对于仪器设备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方式要求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5095 浏览:114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高校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申报、轻管理,资源分散、缺少共享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动态管理为基础、使用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尝试运用该模式解决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管理现存的问题,以便探求进一步提升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新型管理模式
1674-9324(2013)05-0020-03 一、引言
通用仪器设备即一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摄录照相设备等),不同于专业设备,其主要特点在于单价低、整体基数大、服务对象多、涵盖领域广、更新频率快。科学合理的管理是保证科研、教学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提升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要素,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容易被忽视、弱化。如何探索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先进的管理实验室通用设备方案尤为重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期的经济效益。

二、通用仪器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设备购置前缺少论证,重复购置严重。目前,各高校实验室的设备管理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针对通用仪器设备,缺乏长期的整体规划。因为,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在设置和管理上多数是按学科专业划分,各部门、学科和教职人员在购置设备时,往往只考虑本部门或个人科研教学等的需要,选择设备仅仅通过简单查找和咨询,一味追求新产品、高配置、高,目的却是为了将采购设备的专项经费花掉,从而造成了浪费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出现。另外,在计划编制中,“高配低用”的问题、以及更新频率过快的问题时有发生。各高校实行的政府采购,本意是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用更少的钱买到性价比更高的设备,从而降低行政开支。但计划编制过程中,有些部门为完成预算额度或一味追求最新、最高端的产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品,往往计划中会有一些超需求或“豪华”的设备,从而造成“大材小用”的浪费现象。
2.缺乏完善合理的标准,采购缺乏依据。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对实验室做了宏观的规划发展,但是并不真正了解实验室通用设备的存量、配置、使用等情况,所以,设备随意配置、重复购置、使用率低,甚至闲置、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在现实工作中仍然存在。例如,办公用电脑和实验用电脑的配置,由于使用人员及用途的不同理应区别对待,即针对不同的用途,采购相同的设备时,也应该有不同的配置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学校相关部门制定一套完善的、动态的配置标准作为采购的参考依据。
3.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部门协同。我校在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一五”综合投资和“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的支持下,教学、科研投入逐年增加,设备投入增速显著。目前大型仪器等专用设备管理已引起了足够的关注,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文件,但有关通用仪器设备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设备管理和实际使用工作中,通用设备采购、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由于隶属于不同职能部门,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缺乏协调。在通用设备的采购方面,通过设备管理部门对政策法规的推广以及宣讲,在选择政府采购集中目录和节能环保清单中的品牌型号,委托集中采购单位依法采购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但在通用设备管理方面,由于学校对各实验中心(含学科实验室)发展有所侧重,在资源的配置方面存在不平衡,缺乏部门协同。
4.重视计划申报,轻视使用管理。目前,各高校往往将设备的拥有量和使用率作为衡量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购置设备的采购经费,往往由不同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真正的使用部门需要将本部门的需求做一个统一的规划,申报审批后,方可支持。但是,由于该项经费是有限的,所以,使得各使用部门针对计划申报的环节往往精打细算,仔细权衡。特别是政府对教育部门的专项投资,如“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支持地方、重点学科等,各高校实验室对经费的申请非常重视,但使用该专项经费采购的设备到位后,各实验室等使用部门在设备管理上不太重视,“重采轻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有些仪器设备到货后一直放在实验室从没使用过,这类事情,在资产管理部门阶段性设备普查时,时有发生。

三、通用仪器设备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数据库,保证设备周期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对现有设备数据的统计和整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的数据库,该数据要保持数据信息的动态变化和共享。使得高校的各部门能够随时查询,并获取需要的准确的设备信息,为进一步的申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在该数据的建立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几点:①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即要涵盖学校内绝大部分的仪器设备;②数据库中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使用部门在通过管理系统查询时,能够方便快捷的了解现有同类设备的分布情况,同时要了解到该设备的性能、评价、及其后期的维修等情况,从而为添置同类新设备时提供更为可靠地信息;③数据库中信息的时效性,将落后或报废的设备信息及时从库中清除,并进行设备处置,避免错误信息误导使用人员,从而较好的避免出现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2.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设备动态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被公认为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得到推崇和应用,其核心的内容就是“一体化”管理模式。“动态化管理”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特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从设备的规划、论证、招投标、选型、谈判、签订合同、采购、建帐、使用直到设备折旧后淘汰或报废的整个过程中对设备实施的全面合理的管理。我们将设备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建立前期、中期、使用期、后期的档案。从而,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管理的快捷性、灵活性和多元化等,大大的改善了仪器设备管理现状。
3.从重视“采购管理”向“重视使用管理”的观念转变,建立制度保障机制。加强使用管理为核心,树立“物尽其用”的观念,把以前设备管理部门“管采”延伸到“管用”,提出以使用管理为核心的“以用定采、以用促管、以用促建、保质增效”的设备管理工作思路,并且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我校《仪器设备管理细则》、《办公设备配置标准与管理办法》、《家具配置标准与管理办法》等相关资产配置的管理办法和监督保障机制。这些规定不但使设备更新、采购有依可循,也可以极大的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4.加强校内各部门的协同作用,向“系统协同”管理要效率。在当代系统科学中,协同管理就是指“系统中诸多子系统或要素之间交互作用而形成有序的统一整体的过程”。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系统,在内涵、特征、机理、模式和方法上,有不同的协同,管理协同是诸多协同中重要的一种。就高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而言,根据协同思想,加强部门协同的作用,即围绕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的目标,学校设备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方面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建立业务联动机制和协同运作平台(即设备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在“十二五”综合投资、支持地方等专项投资支持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这就需要设备管理部门及协同部门,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共同研究,为解决新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大胆创新,积极改革,努力探索新的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在运用和借鉴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现状,制定管理办法,规范管理流程,强化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设备仪器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赖芸,卢晨.高校实验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2):192-194.
陈欧,王惟远,落巨福,等.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J].实验室科学,2011,4(14):195-197.
[3]陈敬德,于海燕,刘小芳,等.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多部门协同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190-193.
[4]闫树刚,魏朝俊.高校实验室设备的动态过程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24-26.
[5]陈羽白.“以使用管理为核心”提高设备资产使用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237-240.
[6]马向先,国佳,马捷.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协同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4):10-13.
作者简介:陈欧(1982-),男,山西人,硕士,研究实习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