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考点脉准中考考点,培养阅读能力题目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21989 浏览:968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不同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课程,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仅以教学内容而言,语文课程不仅同其他课程一样要教授文本的内容,而且还要教授某一言语作品(选文)的语言形式;与此同时,语文课程不能为突出特殊性而只教形式,还要让学生把学到的这些形式有效地运用到他们的语文生活中去。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却不能令人满意,比如“比喻”的教学,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一直到高三的高考复习班还在教,结果是学生仍然学不会。”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中考的要求是一种导向。研究中考语文阅读的考点,脉准语文阅读教学的倾向,就能找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笔者统计、分析了近几年杭州市的中考语文命题细则中有关阅读的命题要求,发现中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概括、信息搜索、赏析与理解等四个方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一、语言概括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品味、理解能力,却忽视培养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分析理解的“放开去”,没有了组织概括的“收回来”。长此以往,学生阅读中的整体把握能力、文脉梳理能力、要点捕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无法应对考试中“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这样的题目。请看如下试题:
●题目“父亲是一条鱼”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文中说“鹿是动物中的唯美主义者”,从全文看,鹿的“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回答。
学生要在考试中有效应对这种概括语段内容的题型,就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培养语言概括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把散文分为叙事类散文和写景类散文,并带领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掌握概括的不同方法。
叙事类文章的概括,要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从人物的角度去概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比如《散步》可概括为:初春,我们一家三口在田野里散步;《风筝》可概括为:我弄坏了小弟苦心孤诣做的风筝。
写景类文章中一般题型为:本文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回答此类问题可遵循如下思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描写对象怎么样。比如朱自清的《春》,描写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黄河颂》描写了黄河一泻千里,气势恢弘的景象。

二、语言赏析能力

语言赏析题是近几年中考中非常流行的题型,它通常就写景或人物描写的语段来设题,要求学生赏析语言的妙处,如:
●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诗的

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赏析的方法。其实,可供赏析的角度很多,从近年来的中考赏析题看,赏析的角度有语言赏析、人物形象赏析、情感赏析、写法赏析、比较赏析等,但具体到不同的语言材料,则又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视具体情况找准赏析点。
一般来说,语言赏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切入点:
抓关键词。关键词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特别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使用,能够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特征。如要分析人物的情感倾向,就要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
抓修辞句。修辞句主要是指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这是最常用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的语言赏析切入点。如排比句的气势磅礴,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形象,反问句的发人深思等。
抓感彩。语言的感彩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爱憎观点,这也是值得赏析的地方。
抓表现手法。文章在刻画事物时往往借助于一些写作技巧,如象征、反面衬托、侧面烘托、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联想想象、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这种赏析应结合文章的整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分析人物性格、写作手法或者在语言的探究环节训练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比如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中说:“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对此,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感悟:藤萝花开得茂盛,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欣赏之情。

三、信息筛选能力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我们阅读文章不需要也不可能摄取其中的全部内容,因此筛选信息的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阅读素质之一。所谓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辨析、选择、提取所需要的文章中的信息,如观点、材料、技巧、语言等。筛选信息是定向阅读过程中使用的主要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文体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和角度。
如果是议论文,应重点把握文章的论点、证明论点的分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例如,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一个人要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的信息。
如果是说明文,就要指导学生迅速分辨文章的主要说明对象及其主要特征、说明的中心和方法。例如,教学《看云识天气》,可以让学生搜集“云有哪些类型”“云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等信息。
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指导学生重点把握记叙的要素、顺序、人称、结构、详略等。例如,教学《月亮上的足迹》,可以指导学生搜集“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等信息。
阅读目的不同,提取的信息也会有差别。因此,教师要指导考生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按照试题的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方法。

四、感悟能力

近年来,中考试卷努力体现新课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完成“思想感悟”的表达,如下述试题:
●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这类试题在中考中出现的时间还不长,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多加注意。笔者认为,训练感悟能力应放在感悟文章主题的环节,从文章的中心句、抒情议论句,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从作者用词的感情倾向,感悟作者透过文字想要表达的情感。如教学冰心的散文《荷叶母亲》,可以让学生品读文末的“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眷念与对母爱的歌颂。又如教学鲁迅的《故乡》,可以让学生比较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言,从中感悟作者的感情倾向。我们相信,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重要考点加以教学,学生在品读文本时,也会对语文考试的规律、答题的技巧有所了解。华罗庚曾说:“语文,天生重要!”我们今天学习语文,教学语文自是永无止境的。此文是笔者的一点教学体会,写于此求教于各位专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