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音乐课幼儿园音乐课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33269 浏览:1556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幼儿时期是音乐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他们对鲜明而有特点的节奏、形象优美的舞蹈、欢快生动的律动等都有莫大的好奇和兴趣。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如何让幼儿去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并从中获取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参与音乐和实践音乐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唱、跳和欣赏等各方面的技巧呢?
笔者认为,音乐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应该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感知、欣赏音乐的美,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具体的、抽象的、虚拟的东西,幼儿只有在感知和理解了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后,才会激发出很强的表现,当然唱歌、跳舞、演奏等表演过程自然就成了幼儿表现美的最佳方式,那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如何顺利地完成这么多的目标,不至于把这种表现美、感知美的过程,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呢?笔者认为设计至关重要,因为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只有新颖、巧妙、别出心裁的设计才是完成本节活动的最关键环节,也是要达到以上所有目标的关键。那么如何设计好一节音乐活动,让幼儿变成音乐的主人呢?

一、调动、激发对音乐的情感

音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这些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理解和欣赏。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习惯采用“范唱—教唱—跟唱”的教学模式,幼儿只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灌输给他们的东西,茫然地在跟着老师的感觉走,根本谈不上去理解音乐的内涵,严重干预和束缚了幼儿的双手和大脑,更是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和情感,收到的效果则是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更谈不上让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近年来,通过重新学习《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认真研究了目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我与时俱进,很快转变了教育观念,学会了运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并注重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主动地、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并达到调动和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的目的。例如:在音乐活动《迷路的小花鸭》的设计中,我用“哭声夺人”而导入,教师:“咦!小朋友仔细听,是谁在这么伤心地哭啊?”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哭声、一个提问,马上就让整个活动室变得鸦雀无声。因为,幼儿极力想知道是谁这么伤心地在哭,更想知道又是为什么要哭。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抓住幼儿天生有好奇之心这一特征,在不知不觉间,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我的身上来,为下面展开活动奠定了夯实的基础,用这一声哭拉开了我活动的帷幕。当孩子们知道小鸭是因为迷了路找不到妈妈而伤心的哭时,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在活动中幼儿急小花鸭所急,想小花鸭所想,积极地想办法帮助小花鸭找妈妈、争着关心小花鸭、帮助照顾小花鸭等的情感都深深地受到作品情绪的感染,这就充分说明了他们积极投入的情绪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了起来。

二、注重音乐的情境创设

一首乐曲如果没有环境的支持,单靠教师单调的传授,根本就调动不起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更谈不上坚持了。倘若我们创设出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事物、环境和情境等,就会激发幼儿认真探究的兴趣,幼儿通过对环境的探索和理解,来掌握情景中所隐含的内容,从而去关注很多事物的因果关系,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在这种探索、解决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发挥了想象力,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以《迷路的小花鸭》为例,在这一音乐活动中,我根据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绘制成了一幅精美的挂图,我不失时机的进行提问:“这是什么地方?(池塘边、柳树下)这里有谁啊?(小鸭子)它在干什么啊?(在哭)小鸭子为什么哭啊?(迷了路)……”就这样在不知不解间,我已经让小朋友掌握了第一段歌词(池塘边,柳树下,有只迷路的小花鸭,嘎嘎嘎,嘎嘎嘎,哭着找妈妈)。然后我又抛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小鸭子迷路了,现在怎么办哩?”小朋友积极地想出了各种办法:“给老师打电话、给110打电话,擦干眼泪做个勇敢的小鸭子,自己找回家、找叔叔阿姨帮忙……”这时候我又问:“小朋友有没有愿意帮助小鸭子的啊?”小朋友听了,情绪更加高涨起来了,都抢着想帮助小鸭子,此时,我就及时地出示了一个小朋友的图片,并让他抱起了小鸭子。高高兴兴地送到了鸭妈妈的面前,我还一边操作图片一边用歌词解说,等到小鸭子回到妈妈的身边,我的第二段歌词也说完了(小朋友,看见了,抱起迷路的小花鸭,啦啦啦,啦啦啦,把它送回家)。就这样我寓情于景、寓歌词于挂图,轻轻松松地让小朋友掌握了歌词和歌曲所表达的内涵,既免除了枯燥的说教歌词的过程,又培养了小朋友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一图多用。为了使我的设计更生动,更贴近活动的内容,我还在挂图的一角添置了小鸭子的家,家里还有失去孩子显得着急的鸭妈妈,天上有太阳、蓝天、白云、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和蝴蝶,地上有小草、有红花……

三、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

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难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精心设计好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童趣,才可以落实让小朋友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理念。例如《迷路的小花鸭》,通过我精心设计的挂图,小朋友很轻松地掌握了歌曲的歌词和内涵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小朋友学唱歌曲的环节了,那么怎样让小朋友既学会了歌曲,又要摆脱以往的单调的教唱方式呢?这时我就把这首歌曲创编成了一个小游戏:《郊游》——老师扮鸭妈妈,让全体小朋友头戴小鸭子的头饰扮小鸭子,把小朋友坐的小凳子摆成一个大池塘,同时播放《迷路的小花鸭》,师友一边摇摇摆摆地学着鸭子走路的姿势,一边跟着录音学唱歌曲,反复几遍之后,鸭妈妈说:“孩子们,天黑了,咱们回家吧,记住了都要跟着妈妈,不要走丢了迷了路就找不到了家哦(以后迷路而找不到家的小花鸭埋下伏笔)。”等所有的小鸭子都回到家(回到自己的小凳子上),却听见了哭声(老师事先留住了一只鸭子,等小朋友都坐好之后,让他扮演迷路的小花鸭哭着找妈妈……)反复几次游戏之后,小朋友已经大部分都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了。就这样我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了音乐,还激发了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并促进幼儿音乐技能和能力的提高,顺利地完成了萌发幼儿初步感觉美、表现美的重要使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