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25278 浏览:1112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针对高中化学学科课程的特点,探讨化学教师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平等的师生交往与落到实处的实验探究等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思考
新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成尚荣先生认为要以以价值关怀贯穿有效教学全过程,因此有效教学必须认真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的独特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某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每个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从更深的层次看,还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唯有这个学科的学习才可能获得的价值理念、经历、体验、独特视角、路径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偏差,使“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发展状态,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三)师生互动性不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四)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

二、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一)要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领导地位,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提倡举一反三,加强巩固练习,大搞“题海战术”,学生始终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听从于教师的教诲,被动学习,机械练习,为完成作业而完成学习。长期以来,化学教育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忽视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尤其忽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与态度,教育层面也往往只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要。多样化、个性化是高中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化学教育目标观的改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首先要确立以科学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改变以知识技能为取向的目标观。从课标内容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周围的生产实际、环境污染与保护、当前的科学技术密切的发生联摘自: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系,具有崭新的化学气息,而不单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已“存活”了很久的学科最基础的知识。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了体现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并通过内容标准逐一落实。
如《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活动;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应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要发展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等等。与旧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相比,新化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了化学的趣味性,大大方便了教学。
新课标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育,应当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心理、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新课标中学生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发展意义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2)教育时空观的改变。
教育时空就是教育的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育就是要突破教育的封闭状态,打通实际生活与学科间的应有通道,让化学的教与学具有鲜活的色彩。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的外延与课程的外延相等”、“课程是生成的”。课标中涉及的内容,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应强调大力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教育理念,它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从而建立起校内外教育资源网络。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突破原学科教学时空上的封闭状态,这些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生成知识的渠道,促使学生主动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关系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新课标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
如,在习题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帮助同学分析、答疑、解难,在参与教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实践。

(1)激发兴趣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①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②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沦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③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④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联系生活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运用信息化教学。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①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②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辩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③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开展探究性教学。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注意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要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①利用推理进行探究。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②在实验中进行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④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及一段时间来的学习和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
⑤开展落到实处的实验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化学史记载着一代代科学家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的不少证据,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由于化学实验探究需要依靠实验性技能操作来支持,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动脑,而且动手,有时还要运用眼、耳、鼻的功能一起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介入有效学习的可能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时要勤于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从而参与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意义的建构。
随着知识的深入和学习内容的增多,加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化学学习的进度上一个班级的同学不可能齐步走,有的学生就会出现学习困难,从而逐渐丧失信心,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通过实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在化学这科上保持持久的兴趣以及增加学生介入化学学习的可能性。在实验探究中要建立以观察为基础和前提,以思考为核心的化学教学模式,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和思考是习得知识有效的基本方法,由观察所获得的知识是直接的知识,亲自阅历的经验印象最深刻。观察容易发现问题,引发对问题的思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首先考虑运用“观察与思考”这一基本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学生便可以获取最深刻,也是最富实质意义的个人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为将学生的主体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和养成。源于: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