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数学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5857 浏览:2057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描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种蕴含丰富的学科,它不但拥有特殊的科学性,而且能够诠释出特别独有的文化。数学这一双重特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性决定了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学科。初中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锻炼,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熏陶和素质的培养。因此,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教导学生在投入数学活动的过程里,体会到人类丰富的文化价值,感受到人类文明与魅力所在,最终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双剑合璧。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探索
一直以来我根据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课的研究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我进行了反复研究、实践,并总结出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使教师在初中数学教材教法课上由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与发明的心理动机去探索、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与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比较,拥有在深一层次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等的优点。

一、发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中通常采取的学习思路是“接受性学习”,教师单纯的教,学生被动的听,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无主体性可言,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各自为战,缺乏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片面地以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新课程需要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学生观,要以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来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联系,把学习作为一种有益的活动,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重视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及应用过程。新课程条件下评价制度的改革,成绩不再是学生的全部,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基本程序

探究性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下述简称“课标”)不仅明确提出了要使学生“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知识技能目标,还强调了要学生在“活动(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数学活动中的过程性目标。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1、创设情境。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具体到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更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克服了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但是问题的情境需要拥有带目的性与新奇,还需要学生能够适应,容易接受。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激发对应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找到到问题的根本,才能产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动力。

2、 探索交流。

探索交流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探索研究需要每个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起新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适当的组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观察、思考、联想、试探、验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迸发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站在自己的思维角度,多向性群体间的交流表达,将会有效的交流信息,使思维开阔与深入。在数学课堂里,要常常激励学生“会表达”,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鼓励学生“会接受”尊敬他人,耐心倾听别人的教导。
鼓励学生动手(动手实践)、动口(大胆表达)、动脑(灵活思考),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

3、 应用迁移。

学生对于知识是否能够真正理解与掌握以及达到了何种程度,需要经过对知识的运用情况来分析,同时教师也应该把对学生的理解或掌握情况的评价及时迅速地回馈给学生,这个环节就是知识的应用迁移阶段。它的重点所在是: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具有层次性、启发性和创造性的练习题,组织好学生将探究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让探究活动向课外拓展、延伸,更深一层次地强化学生积极的探究意识,尝到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三、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教与学是一对密切相关的概念,学习方式构成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变量,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成功开展探究性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数学教材设计了大量的便于学生操作的内容,几乎每个课时都有学生动手、体验和感受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数学课活动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通过动手操作这种数学学习手段,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与交流。把平时日常普普通通的东西融入到数学中来。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侯,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将直观水平慢慢转化成抽象水平。老师应给予适当的教导,将动手过程结合到知识的关键上。

2、 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要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 的想法,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3、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合作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的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找准合作的时机。一般合作的时机在新问题产生时,或则意见各不相同的时侯,清晰合作与分工的关系。在合作学习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就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四、总结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训练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相比,对学生自己更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在新课程下,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探索性,从而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一个过程。但是探究性学习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学习方式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各位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更好的发挥探究性学习的优势,使之与其他的学习方式有更好的结合,共同把数学教育做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