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雅俗创意教育一挠雅俗欲念之痒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6877 浏览:22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定是能将受众需求和艺术价值成功的架起桥梁的人,当然这已然是句陈词滥调。换言之,欲念生痒,痒由心起,而设计师正是这挠痒之人。根治痒因,才能使受众需求一舒惬意之气,不至隔靴搔痒。
【关键词】创意教育;心中之想之欲;高雅;通俗;隔靴搔痒
今天在这里,绝不是请大家附庸艺术玄理之风雅,而是浅谈设计欲念之“世俗”,所谓大俗大雅。魏晋时评人,就是以“清”“浊”论人,若被许有“清气”,有“清神”,能“清淡”,那么就有资格入“清流”,大抵,此种人算是雅人。一个“雅”字成了情趣高尚的代名词。至于“俗”,鲜少人问津,却正是芸芸众生所过的日子而已。比起高堂雅殿上的名流雅士,“俗”究其根本是大众平民的,自有乐趣。故,“雅”是一份情趣,“俗”是一份通透,大雅超脱凡尘,大俗安于世事。琴棋书画,煮茶论道,视为雅趣,本人却不精通,话在心中,酝酿已久,浓烈也罢,醇香绵软也好,一吐为快,原是欲念之生,心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中之意。雅俗并不是今日的题外话,而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言归正传,设计其实是一种责任感:世界上大多数的设计师都在努力为最富有的10%以上的人的产品服务,可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发起一场设计革命去为其他90%的人提供服务更为重要的了。
作为一名社会人员,我坚定的认为,指导学生“雪中送炭”远比引领学生“锦上添花”来得更为重要,这是我们设计行业一直都在思虑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一定是能将受众需求和艺术价值成功的架起桥梁的人,当然这已然是句陈词滥调。换言之,欲念生痒,痒由心起,而设计师正是这挠痒之人。根治痒因,才能使受众需求一舒惬意之气,不至隔靴搔痒。
能一挠受众欲求之痒,首先需要独立思考、破旧立新、异想天开、无中生有的精神和勇气以及创造性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颠覆以往的模仿式教育模式,建立一个创新的设计教育模式是首当其冲的。很多人认为建立创新教育模式,通行的做法可能是从简单开设一些相关课程着手,这本身就是一种毫无创意的行为定势。“创意教育”当然可以有相应课程的开发,但是“创意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方式的革命,一种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培植。
再者,时下人们比较习惯地将“创意教育”局限于“造型艺术”、“实用艺术”、“文化产业创意”等专门领域。而其实,这些东西尽可以归入一个名叫“创意艺术类专业”的类别,但不可与“创意教育”的整个外延等同视之。创意不是艺术家的“专利”,也不仅仅是某些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就是贩夫走卒、手工制作、打工卖力也需要有创意。创意是一个普适性很强的概念,从创意思维习惯的培养来说, “创意教育”应该面向各类学校、各类专业的所有教育对象。我们应该在更高的层面整体地思考和设计我国“创意教育”的模式。
其次,如前所述,“创意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方式的革命,因此“创意教育”的第一教育对象应该是设计类院校的专业人员。要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创意能力并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首先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具备与“创意教育”相适应的创意思维、创意知识和创意能力,然后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怎样学会创意并养成创意的学习方式与思维方式。文化学认为,方式是遗传与传习的结果。很难想象,一群没有创意的老师能够培养出富有创意的学生来。
最后,我们似乎不必先去刻意思考“创意教育”需要用多长时间实施,也不必按照规划的模本画出一个所谓时间表和路线图,“创意教育”不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是一个空间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内,我们发展“创意教育”的空间究竟有多大?首先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为“创意教育”腾挪空间包括净化空间。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了提升创意教育,提倡所谓“无墙文化”,即思维不设墙,概念不设墙,人才不设墙以及知识的发掘、转移和应用不设墙。这就是一个空间的问题。“创意教育”特别需要空间,尤其是观念与制度的空间。空间大、包容度就大,能够容得下各种奇思妙想甚至是一反常态的颠覆性构想,包括小朋友画的“绿色的太阳”,而不是创意的苗头一出现就被墨守成规的裁判者一手扼杀了。“创意教育”还有一个空间净化的问题,比如说社会机体大面积存在的群体性浮躁与浮华以及与此半生的学风颓丧和学术溃疡。如果低水平重复甚至辗转抄袭的学术垃圾占据了太多的空间,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空气、土壤和水源污染”,创意的幼芽就会窒息,创意的园地就会出现严重的荒漠化。
设计界已不乏锦上添花之雅士,应该多点雪中送炭之客。还是那个开头,那个附庸风雅的话题,从俗事中寻得一些想法,从俗世中获得一份收获,欲念本是因缘和合而生,设计之力,便是搔挠心中之想之欲,徒生一份浮华不如平添一份惬意。
参考文献:
熊琴琴.视觉传达设计艺术[J].艺术百家,2005(3).
王爱爱.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3]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
[4]宋琛.版面创新设计[J].大众文艺,2010,254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