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关怀人文关怀下高校体育文化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18788 浏览:830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各高校体育文化调查及研究,提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失,应该把人文关怀、人文精神注入体育之中,让更多的人在体育运动中了解体育文化。并提出了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战略对策,即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建设,加强体育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建设。
[关键词]人文素养体育文化健全身心
[作者简介]孙彩丽(1973- ),女,陕西渭南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陕西西安 710055)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陕西省体育局课题“陕西省农村妇女体育行为研究”(课题编号:10057)和2008年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题“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体育专业教学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编号:JG080114)的研究成果之一。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189-02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种注重人文关怀的新理念,为新时期高校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视界。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抵抗不良文化的侵蚀,还是人际关系沟通的枢纽、疏导年轻人过剩精力的最佳方式。因此在人文关怀背景下,从体育文化多样性入手,研究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规律、特点功效,分析体育文化多样性对丰富大学生精神文化,提高生活质量,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现状研究

校园体育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延,学校体育文化是一个涉及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体系,主要包含物质文化、体育制度、管理方法、体育活动内容、体育精神几个层面。
1.体育物质文化层面。高校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在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质的统称,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是校园师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近年来,高等院校为了加快发展,纷纷加大各个学科的软件、硬件建设力度,体育场地设施作为高等院校校园环境建设的醒目亮点体现了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各校领导越来越重视对体育场地设施的修建和改善。笔者对陕西地区20所院校的调研结果分析显示,体育场馆设施种类比较齐全,但各场馆的数量明显偏少,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场馆,其学生平均拥有活动面积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可以看到多数学校体育场馆、器材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的需要,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由于学校体育场馆的缺乏,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都是选择性的开放使用。高校体育场馆使用普遍原则是:首先保证大型体育赛事和校运动代表队训练的优先使用;其次是满足体育教学课程需要;最后才满足个体体育活动人群需要。高校体育场馆选择性的开放使用大大限制了体育场馆功能的发挥,束缚了学校群体体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育的发展,也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各学校体育场馆仅面向本校教工、学生开放,很少与外界联系,这使得各学校的体育活动仅局限在校园内,难以发挥高校体育活动对周围社区的影响作用。
2.体育制度、管理方法和体育活动层面。完善的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健全规范的体育规章制度是校园体育文化建立和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校园体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关键,是一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准则。根据笔者的调查显示,陕西各学校基本执行国家下发的成文制度(如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体育课堂常规等),也都设有主管体育的学校领导,每年都有专项的体育经费、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比赛和体育节、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但有些学校在学校体育长远规划、成立体育组织专门机构、运动员管理条例、课外体育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文件规定,也就是说各学校在更加细化的体育管理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局面。另外,学校对国家下发的体育文件精神的执行不能达到预期结果。这反映出陕西高校在体育管理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种细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方面尚不完善,上层体育管理与体育实施过程相脱节。体育管理不能有效地为学校各种体育文化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
3.精神层面。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校园内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精神层面上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文章从体育观念、体育风尚、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道德几个方面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1)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道德、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调查结果:46.3%的被调查认为运动有助于个性培养,47.3%的被调查认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非常乐观,26.1%的被调查认为体育运动有助于学习和思考问题,77.1% 的被调查认为运动能改善人的心情,72.3%的被调查认为体育课能使身体更加健康,69.3%的被调查认为想拥有体育特长,75.1%想成为同学中体育方面的佼佼者。根据调查分析,多数学生具有正确的体育观。(2)体育风尚在此是指由在高校经常观看体育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有助于师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陶冶其情操,优化其心态,从整体上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调查结果:24.3%学生自觉体育锻炼(每周锻炼1~2次,每次锻炼时间50分钟以上),32.1%学生常阅读体育报刊(每周2次以上),27.2%学生经常观看体育节目(每周2次以上)。表明平时校园的体育活动只是学生自己散漫进行,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心态仍然没有被调动起来,体育活动组织的相关团体及部门还没有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学校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普遍、稳定的体育行为风尚。(3)体育精神在此指体育竞争精神、意志精神、遵纪守法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几个方面。调查结果:66.9%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竞争精神,68.9%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意志精神,56.0%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遵纪守法精神、合作精神,63.1%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12.9%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增强创新精神。整体上说大多数学生认同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个体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以及遵纪守法精神,对自身发展有积极作用。(4)体育知识是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体育知识面的拓宽有利于学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体育,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当前各学校体育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与学生希望获得的知识存在很大的差距,体育教师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的方式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方式上,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不能完全达到个体体育需要。体育教师没有把握住学生期望学习的体育知识,这会对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5)体育道德是体素质状况的一部分,是学生对体育内在意识及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活动中同伴之间的团结礼让、责任感、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精神和功利主义态度都是体育道德状况的反映。调查结果:42.6%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责任感充分体现,72.3%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公平竞争充分体现,2.5%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功利主义充分体现,49.6%学生认为体育运动使集体主义组织纪律性充分体现。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道德基础,能为良好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