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语感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训练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34114 浏览:1576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的衡量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的一种综合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把训练学生的语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来落实。语感训练的重要途径就是抓好课内训练和课外训练。
关键词:语感训练语感实践课内训练课外训练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能力的衡量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的一种综合过程。若语感能力具备了相当的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为一接触语言文字,即产生正确的全方位的丰富的直感。在阅读时,不仅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真实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而且能捕捉到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而语感能力差的,接触语言文字时,在运用惯常的分析理解手段之前,仅能领略其所承载内涵的一鳞半爪,甚或曲解其意。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言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学目标都有这么一些话: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2、诵读课文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丰富语感。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这四个要求是从螺旋上升的方式明确了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方向。因此,我们源于:论文格式字体要求www.618jyw.com
必须在语文教学中着重进行语感能力的培养。有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强调:“语感教学不是教学方法的更新、创造,也不是教学模式,而是对影响人们多年的通过语言知识传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话、写作的旧的语文教学思想的改造”。 的确,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和失误就在于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中心。而今,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告诉广大教育工作者,语文教学应把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感这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确立了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才能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率找到正确的突破口,所以应该把语感的训练贯穿在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
从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中,我觉得语感培养的途径一是抓好课内途径,二是抓好课外途径。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一是指导学生进行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的言语器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二是帮助学生进行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小学语文阶段既是语感训练的启蒙期,也是语感训练的黄金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语感实践为主,语感分析为辅。因此在训练小学生的语感时,要设计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方法。下面就如何从课内、课外来训练学生语感,提出自己的意见。

一、在课内训练学生的语感

1、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课本在选文上视角多元,品质高,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适合儿童阅读的中外名家名篇超过二分之一,足见其文化教育含金量高、文学品位正。例如有:展示地域风情的名家美文;用真情编织的爱的颂歌;彰显中外人民智慧的发明创造;弘扬民族文化的经典名胜;有趣有益有用的科技天地;尊重生命的美好境界;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故事等等。③对这些优秀的文章,教师若能巧妙地利用,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训练学生的语感,那将能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1)感受语言,初识语感
小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对外界事物判断主要靠感觉。那么教师要利用这一点,充分发挥范读的示范作用,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通过眼神、面部表情、姿势等身体语言,让学生会从教师的范读中获得信息。文艺性的材料,特别是优美的诗词、散文,最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他们的共鸣。例如:那柔情似水的《故乡的“水墨画”》让学生走进故乡那长满菱角的池塘,观看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的嬉戏,去采撷刚出水的、鲜嫩的、清甜的菱角;那洋溢欢声笑语的《海滨仲夏夜》让学生欣赏“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以及苍穹中那“一串流动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的美景;而热情奔放的《草原即景》,像寂静的、广袤无边的大海,而风呼啸时,又像奔腾的千军万马,动与静的草原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总之,教师的范读,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这些信息都会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增强感知的力度,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情不自禁地、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
(2)体验朗读,走进语感
朗读是体会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正确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通透地领会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发展思维,丰富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现行教材中的课文,无论是语言形式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是学生学习语言,模仿写作的良好典范。优秀的文章,大都融入了丰富的感情,这类文章往往需要反复吟诵才能更好地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在《胡杨赞》中,认识胡杨“长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地千年不腐”的生命,胡杨“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的毅力,胡杨“只知道默默地奉献,从来没有索取”的高尚品行。要领会它的内容,体会它的感情,就需要反复朗读。当然,朗读之前,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读起来仍只会是淡而无味。小学生,认识水平尚处在低层,感受性强,而理性思维较弱,如果单凭直觉去感知语言文字是无法领悟其中真谛的。文章与初读文章尚有一定距离,它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吟诵中缩短距离,启动思维的参与,通过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活动来帮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优秀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