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品鉴高中课本中宋词“愁情”品鉴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19053 浏览:835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录的宋词中的“愁情”种类,并对相关作品主题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宋词 愁情 品鉴
如果将盛唐中唐诗人偶兴来之的词作喻为涓涓滴水,晚唐五代的词派是清溪浅流,那么,宋词便是波澜壮阔的海洋。泛波于千年前唐宋词史的烟波浩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心灵动荡的一个侧面,因为它记录着我们民族的喜怒哀乐、欲恶爱憎,昭示着我们民族对生活、对美的理想以及感受生活、创造美的才能。
情感之于词,就如生命之于躯壳,其美学意蕴非常丰富。而“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心绪体验,更是受到了广大词人的青睐,可以说“愁”情悠悠,思接千载。

一、相思之愁

清愁每共相思瘦,相思之愁是宋词中最原始的愁,是人类感情中最羞以名状的情愫,多以女性的口吻吟出,缠绵悱恻,情意缱绻。
李清照的前期词作中就常伴随着相思之愁。以她女词人多愁善感的个性写出真挚细腻的情感。如《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旖旎的心心相印的,这是默契的心有灵犀。让人感觉一种思念的愁,盼望的愁,甜蜜的愁。愁情本是一个整体,而此处李清照则将其拆解开来,写相思之情无法排遣,紧蹙的眉头才舒展开来,无边的愁绪却又涌上心头。细致的描写,将内心绵绵痛苦的起伏变化传神地表现出来,写成了一种活灵活现的过程。

二、悲秋之愁

秋水潺潺,草木萧萧。女儿多伤于落花,男儿多悲于落叶。古之失意之士、落拓之人,就留下了不少绝妙的悲秋之词。从他们的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怅惘的心境,可以感受到命运的无常。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西风秋雁、菊花黄昏、梧桐细雨塑造了典型的秋景。西风中,南飞的北雁引发了词人故土之思。菊花本开满枝头,在词人眼中却已残败,自己没有兴致去采摘,惋惜黄花残败实际是在自伤憔悴。秋雨缠绵,雨打梧桐,更是让人烦乱,此时的心绪又“怎一个愁字了得?”词里没有一滴眼泪,然而它却远远超过了千百万滴眼泪所能表达的那种凄酸程度。这种凄凄欲泪和难以言传的酸痛,仿佛秋雨,虽停,然而屋檐依旧不停地滴着秋雨的残滴。

三、离人之愁

离人之愁是抛别故土,离别故人,独在异乡为异客,愁损辞乡去故人的绵绵情怀。陌生的环境,充斥着陌生的语言。异样的眼眸,闪烁着异路的心情。
如柳永的《雨霖铃》,柳,像一位风霜老人目睹着人世间的风风雨雨,感受着世人的悲欢离合,诠释着宋人笔下的别离之意。在晓风残月的吹拂映照之下,河边的杨柳婆娑舞动,一个孤独的身影在徘徊,别时的伤痛凄苦,别后的长久寂寞,离别之恨和羁旅之愁往复交织,演绎出一幕凄苦的人生悲剧。

四、羁旅之愁

浓郁的乡土之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特征的情结。游子们无论是沉浮于宦海,还是奔波于仕途,他们总是在眷恋亲故,总是不免悲伤,为了消弥心灵的痛苦,为了抚慰感情的空寂,远在天涯的游子或鸿雁传书、或鱼传尺素,或西风送信,来传达自己异地漂泊的孤寂和客居他乡的思念。
如周邦彦的《苏幕遮》,久客思乡是历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但这首词却写得颇不寻常。全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由此引入故乡归梦。一个家住吴门,久客京师的词人,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自然地勾起思乡之心,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最后以梦中划轻舟入莲花塘作结,表现了乡关之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思。

五、孤寂之愁

孤寂是一声轻叹,是内心无奈时发出的感喟;孤寂是一种等待,是希望渺茫时寂寞的守候;孤寂是一种思念,是有情人天各一方时的牵挂。孤寂是一壶醇酒,喝它的人,能品出不同味道;孤寂是一粒种子,它长出不同的植物,开出不同的花。
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从表面看,女子起床和梳洗打扮的情形都很寻常,其实,从“懒起”和“迟”都能看出她的心绪不宁。虽说“懒起”,但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一个“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这一字包含殆尽。最后更是以“双双金鹧鸪”从反面烘托出了她的孤独感。

六、失意之愁

壮志难酬,是有投笔从戎之意,却无路去请缨的苦闷;是有匡国济世之心,却找不到真理的彷徨;是有满腔报国之志,却身贱路难觅的抑郁,最后或恨恨终生,或隐居尘世,以待天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激起词人满腔愤怒,他们或以笔代剑,抒写自己的壮志;或以词代哭,表达自己的悲愤。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从眼前所见的江山巷陌,引出古代曾驰骋于此的孙刘,现实与历史交织,包含了江山永恒、人生短暂的感叹。词人追怀曾经风云一时的英雄,感叹其一去不返,只剩下他们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这本身就有自己壮志难酬的焦虑。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将老骥伏枥之志与壮志难酬之悲愤一齐充斥心头。

七、黍离之愁

黍离之悲,是一种深切的亡国之痛,是一种凝聚了国仇家恨和遗民沉郁悲怆的情志。“黍离”被赋予了“亡国之痛”的特定内涵。改朝换代,变更千年如走马,于是就不断产生故国之悲,其中也不乏对历史的思考。词中常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他们对故国的思念,对英雄的称颂,对昏君的谴责,对当世的警示。
如姜夔的《扬州慢》,著名都城,风景名胜,昔日春风骀荡,十里繁华,而今到处长满了青青野麦。天色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今昔的强烈对比,让人体会了凄冷、悲凉的味道。下片设想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年的兴致和情思。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相伴;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却无人欣赏。到处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全词将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萧条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综观这些词作,有着丰富的言愁意象:西风、鸿雁、流水、黄花、秋雨、杨柳、残月等等。词人们正是借助了这些言愁意象的渲染和烘托,才使“愁”这一普遍的人类情绪体验变得含蓄而绵远,委婉而幽深,富有了生气和灵魂。
当然,一首词不该只有一种愁,词人在创作时的心境大都是曲折复杂的,正如李清照的《声声慢》既有悲秋的心结也是她晚年孤苦寂寞形单影只的写照;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有渴望恢复中原、壮志难酬的悲愤,又有对自己年迈体衰的一丝遗憾,他们的愁是多向的。让我们继续划着舴艋舟去遨游词的海洋,去解读词人那深深的沉沉的浓浓的愁吧!
作者单位:河北三河市第二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