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浅谈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实践教学对策相关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4830 浏览:110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德育教育,目的即是使受教育者在生活化的状态下与社会协调进展。学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不足,学生学习体现出了兴趣低、消极性、低效性等现象。其理由主要是在认知上把德育知识倾向化,德育教学缺乏实践性环节,导致了知易行难的困境。本文以知行的实践观为论述依据,探讨德育教学生活化,构建以渗透德行和践行为主的中职院校德育教学方式。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践

一、德育教学中的认知

认知性德育其教育目的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道德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强调德育的集体价值、社会价值、理想价值。通过认知推动学生的德行不断改善,来实现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知”是德育学习的初级形式,只有“知”的过程,没有“知”的结果是形式化的道德;“行”是德育学习的高级阶段,先知后行体现实践德育,是对德育知行的统一与升华,道德是对社会现象的处事原则,而德是指实践道德获得的良好状态。认与知的学习是德育的起点,德育教学的初始阶段不能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教学,而是上升为德行和践行的体验与生活。因此树立德育既是知识性的教学也是实践教学,审视德育是一种更富有生活形式与实际内容的互动双边的教育活动。

二、注重德育实践教学

德育的知与行是相互推动、相互转化的,道德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主体性认知的过程。践行德育体现生命的作用。先知后行,知是实践伊始,只有先知才会行,行乃知的结果。因此,如若没有实践,自然是去了对求知的作用,更没有了对知的深入了解了。因而知行统一,以知行实践观为依据,建构以渗透德行、践行为主的德育教学方式具有必要的现实性作用。德育教学以课堂为平台,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以增强学生的道德现实感,唤起学生对良好生命状态的追求,德育教学必须以人的本性的要求,德育教学要以人的生活、生命作用的出发,探讨德育教学的目的性。德行教育是使人向善的,是推动人的德性健康成长,为创造人的幸福服务的。践行德育是育人、育心、育德的实践活动。

三、实施论述与实践结合的德育教学方式

德育教学过程体现了“授之以知,晓知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认知阶段汉语言论文是授之以知,通过德行晓知以理,指导学生要动之以情,学生道德形成要导之以行,而情感、体验、体悟等非理性因素起着由“道德的知”到“道德的行”的转化作用。德育课它不仅要解决学生道德是什么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道德怎么样、会怎样的不足。德行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多的是一种生活体验。认知学习阶段是承载美德的最基本的过程,是知识获得的必要途径,认知过程也要重视本体体验、树立理想信仰、培养情感态度、形成正确德育价值观,把德育学习融入社会环境中,这样的德育是才能扭转单纯的知识化的教学,而一旦脱离了人作为社会人的环境,教学效果必将低效。

1.善用“生活化”教学理念

德育生活化教学要由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道德文化传承,以教育对象的知识化传授到人性化的课堂建构。首先树立学生是社会化的人,是能动的主体,是富有创造意识的道德载体。以知识的传授者走向创设德育环境教学主体,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成为学生生活倾诉的主体,把学校及其课堂教学、课外教育资源等各环境都转化为学生道德进展的潜在因素,使校园与社会环境成为培养学生道德的精神家园。德育生活化教学旨在使学生对良好生命状态的探求,德行和践行是密不可分的,德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学生所体察和领悟,获得丰富的道德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论述内化为自身品质,外化为自觉行动,运用于实践,这是衡量德育教学效果的核心要素。认知学习并不是德育的终结,德育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重要的是上升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实践性层次。教学需要革新,需要把握教学的难点,以实践出发,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德育的生动实例处处都在,但引导学生去运用才是教学实践的重点。把知行统一阶段的教学变成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是扭转教学低效的方式之一。

2.接近生活,以体现德育的现实价值

道德建立在良好生命状态的基础上,才是真正道德。道德源于生活实践,又高于生活。道德教育要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进行,又要以生活实践中升华,成为主体自觉的德行活动。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道德体验又反过来影响教育过程。如果德育的认知教学内容与具体的实践生活相分离,缺乏对教学对象的合理性和生活化的引导,学生学习体现出了兴趣低、消极性、低效性等现象,出现德育教学泛政治化倾向。德育教学只能变成空洞的知识性阶段,把学生当成了被动的接受者,缺乏了教学革新性。德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体现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使德育实践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源泉。

3.教育手段多样化,启发学生德育革新性思维

德育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是引源之水,关键还要看源头,树立德育典范与结合德育先进事例,引导学生参与到德育实践中去,教学效果的成效取决于手段的运用。多媒体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形象、现实感;但不注重教师语言的导入,也不能起到扭转单纯的知识性灌输的局面。结合教学媒介,施加积极的影响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启发革新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德育事例的浅析与解决能力。

4.践行德育教学方式,创设课堂生活化情景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知识与生活事例结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在深思、交流、表达对事例的观点时,结合德育原理进行解释与探讨,重视非理性因素与实践原理。使课堂变成追求个人价值观与处事原则的平台。人人都向往美好,利用好的德育方式启迪学生对德育追求和树立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实践参与提升自身道德素质,提高思想觉悟。重视学生的身体体验与心理变化,创设有实践的活动情景,把事例反映的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体验,转化为体悟。通过让学生以认知到实践再到体悟的教学过程达到生活化教学的情景。
参考文献:
鲁洁.当代德育基本论述探讨[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刘铁芳.面向生活,引导生活——回归生活的德育内涵与对策[J].教育科学探讨,2011(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