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对策之我见写作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4355 浏览:98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正确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间的联系;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选择阅读策略教学论文;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整体性与个别性统

一、面与点的结合;课堂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对策
1.正确认识选修课与必修课间的联系
必修课是选修课的前提与基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与拓展、补充与巩固,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在于具体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策略教学论文,而是选修课程的教学比必修课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拓展性。当然,又因为“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选修课有着着内容侧重点与培养目标等的不同,因而选修课也有着必修课不同的设计思路与教学思路。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二单元有杜甫的三首诗《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这是很能代表杜甫“沉郁顿挫”之风的作品,在单元学习提要中,明确了学习和教学重点——理解诗意、品味诗境、感受古人丰富情感、提升诗歌阅读能力。而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选修本中又有杜甫的四首诗《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抛离必修的那套教法,因为对诗意、诗情、诗境、读诗策略教学论文等方面的学习是共通的,但选修有着新的目标和侧重点,如果仅停留在必修教学中的水平,这是重复机械的叠加,而无新的质变,显然与选修的初衷相悖。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将这两部分再加上《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的冯至的《杜甫传》“‘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整合成一个专题,即《杜甫和他的诗歌》,利用专题的优势,把握好详与略、课内与课外、课堂学习与课后练习(即难度大的放在课内、难度一般的编些练习让学生在课外边学边练)等相互之间的联系,重介绍、重欣赏、重品味、重拓展,让学生有以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认识。
2.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选择阅读策略教学论文
每一个模块因材料不同,阅读策略教学论文也就不同,像《中国小说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里的作品,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让学生自由确定几篇精读篇目,其他则略读、浏览、速读,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文体阅读应该有所侧重,《中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的阅读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过程,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作品中形象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使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影响。至于其文字阅读的障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自行解决,教师不能大包大揽。这个过程,还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取长补短,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生的可持续进展提供原动力。
3.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整体性与个别性统

一、面与点的结合

选修课教材资源十分丰富,涉及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例多种多样,风格也异采纷呈。然而,就一本教材而言,内容却又相对集中,体例也大体一致,虽然篇目之间有变化,但总体说来,还是自成系统,相对独立的。教材的这一结构特点,给我们实施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果我们只着眼于内容体例的一致性,忽视篇目的个别性,那么教学很可能陷于呆板,没有生气;如果我们只着眼于篇目之间的个别性,忽视教材内容体例的统一性,那么教学又很可能陷于支离破碎,缺少系统性。因此,进行选修课教学时,我们兼顾了教材整体与篇目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既不打破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又不失却各篇特点,既有“线”的梳理,又有“点”的突破,这样我们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4.课堂评价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
选修课教学中,我们不只运用一张试卷来作终结性评价,而是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既考查学生知识的积累,也评价其参与学习的过程。如我们在进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评价中,要求学生背诵至少30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作品,借助工具书读懂并鉴赏它们,让学生能面对,这是教学中不能回避的现实。同时,我们还创设了这样一些活动,如:参加一次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与同伴自由结合,组成一个学习兴趣小组,创办一个手抄小报,介绍自己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心得感受及学习策略教学论文等;参加一次有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辩论会、演讲会、专题研讨会、读书报告会、学生讲坛等;自命题创作一篇诗歌或散文,向学校文学社或报刊投稿;自己单独或与同伴合作创设一些其他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给予他们正确而全面的评价,以使他们获得后续学习的动力。
总之,选修课程有选择,不是每个学生要学;选修教材有弹性,不是每篇诗文要教。但对于选择该教材的师生来说,触类旁通是学生相当重要的目标,也是教师备课的对策。一个单元有多篇诗文,教学只能示例;一个单元有多种诗体,教学只能选择典型的篇章;一首诗歌有多个探究讨论的任务,教学只能突破一点。其中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怎样的教学选择,让学生举一反

三、以个带类,触类旁通,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进展。

收稿日期:2012-05-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