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关于,小议舞蹈创意来源与舞蹈编排实施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9521 浏览:1336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舞蹈作品的创作要具有的审美属性,是一种具体的、可感的、动态的、饱含诗情而又富于乐感的艺术画面,是有内容有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体。
创作舞蹈作品首先应以内容和形式入手,如: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
下面我就将近几年我对于儿童舞蹈创作的经验及想法与同行进行探讨。

一、寻求舞蹈创意来源的策略教学论文

1.借鉴法
也就是“借桥”,这里指的是借鉴已有的成功作品中的造型或者动作举一反

三、但不是全盘抄袭、拼接。

2.情景法
儿童舞蹈要富有个性化,并需积极采用多种策略教学论文进行探讨与尝试。一个好的舞蹈编导是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如四季景观、街道马路、公共场合等都是能激发我们的创作与灵感的好场景。最重要的是有了灵感立即动笔记录下来,哪怕是一个个小小的碎片,都将是整合成一部舞蹈作品的最好的素材。

3.思维倒置法

也可以说是“逆向思维”,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这样的作品往往会给自己和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
4.排除法
要学会欣赏和评论作品,善于动脑子,经常写文章、写心得、写反思、写论文,就是将学习和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结合起来,以便于进行深化来提高论述水平,达到提高全面思想艺术素质的目的。在纸上写满词、字,以中排除,最后敲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烂笔头儿”的积累。

5.头脑风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聊、侃、唠”说不定就能侃出个创意来。

6.随机发现法

跟随录像找焦点。在编舞之前,编导老师们所要做的,首先是要熟悉掌握孩子们的生活,要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孩子们质朴的情感世界,因此,应该找孩子多的地方、聚会的地方进行跟随记录。活动、娱乐、争吵,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舞台上的精彩,尤其是在特殊的天气、特殊的场合下,才能抓拍到孩子们的真实体现。

二、舞蹈编排的具体实施过程

1.先创作或选择深刻而动听的音乐
舞蹈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娱乐,而是思索的艺术。我认为,在音乐小样做好之后,就可以在不告知孩子的情况下,放音乐并偷拍孩子的体现,以中找出孩子对于音乐的内心感受及发自内心的真实的行为表露,就此将它演变成舞蹈动作。待正式播放音乐后,让孩子们讲述对音乐的感受,并记录下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述,以中进行提炼及采纳。
2.浅析作品中每段的内在与外在的情感,目的是打动孩子,讲述故事情节,构建新颖而独特的意识框架
新颖要求是别人未想到的、独一无二的,而独特则是体现编导的独特个性。让教师对于音乐的诠释细细地浅析给孩子,使孩子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感受,进而去体现舞蹈作品,让孩子的情感发挥到淋漓尽致。编导老师在语言上要追求闪光点,不能美而不精。一个编导不单要掌握舞蹈结构的能力,更要掌握舞蹈语言的能力。

三、舞蹈编排的具体操作阶段

1.感受整体情感阶段

情感有外在与内在之分,所谓外在即表情元素,主要有眼神和面容。深入生活、感受人生、认识社会是开启舞蹈思维的原动力,是创造舞蹈形象的客观基础。世间的笑有多少种,人间的愁就有多少种。而内在即身心,没有感受就没有舞蹈。心上有,身上才有。心上没有,身上就不会有,如果有,那一定是假的,就是“做作”。随音乐做出相应的表情,是教师指导和引导孩子们理解作品情感进展的关键所在。

2.编排主题动作及延伸动作

一定注意不要大量地罗列、堆砌动作,而是要在三至六个主题动作的基础上来做巧妙的、艺术的演变与延伸。尤其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技艺性较强的动作就能够适合于所有的舞种,编导老师们对于舞蹈动作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与此同时,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技艺动作的运用一定要巧妙,而不要强硬地添加;动作要规范,不要出现瑕疵。

3.链接起每一个细节及衔接动作

这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使作品段落清晰,结构完整。就像一篇好的美文,起落有致,张弛有度,切忌给观众留下突兀感。

4.将整体的动作串联起来并首次录像来进行深入细致的整改

这一环节要做出书面反思并细化动作。

5.进行第二次录像

让孩子观看,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充分挖掘孩子内在的舞蹈天赋、创作潜能,激起教师不断地反思并完善作品。

6.雕琢表情与动作

孩子们滑稽的舞步、调皮的眼神、淘气的哭闹都要体现得惟妙惟肖。

7.服装道具上齐之后再次录像

两个孩子一对一,以相互说“悄悄话”的形式“挑毛病”,目的是能够指出他人不足,并使孩子能再一次反思自己。
8.找个别家长和个别老师小范围观看,听取观后感,进一步改善
本环节就是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作品的内涵,使作品在没搬上舞台之前就得到观众的反馈意见。
在舞蹈创作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和探求,灵感是不会凭空产生的。这就是说“长期积累”是“偶尔得之”的前提,“偶尔得之”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编导的艺术思维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诱发这种艺术思维的迸发,则是“偶尔得之”的冲动和灵感。
(作者单位 辽宁省瓦房店市轴承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