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学习环探讨相关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11807 浏览:469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进行了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学习环的探讨,选取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专题1的第一单元进行学习环教学设计,并在中学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参与探讨的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策略教学论文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的概念掌握情况,参与探讨的学生对学习环教学的反馈,以及学习环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对策等。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概念 学习环 教学探讨 概念教学 电解质1 探讨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国外的探讨报告表明用学习环(Learning Cycle)替代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有助于教师变革教学观念,用探究的策略教学论文教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将学习环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探讨值得尝试。
学习环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阿特金和卡普拉斯在科学课程改善探讨(Science CurriculumImprovement Study,简称SCIS)中提出来的,主要用于概念教学。劳森等人认为,“学习环是一种与人们自发建构知识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策略教学论文”,主要包括探讨(Exploration)、术语引入(TermIntroduc.tion)和概念运用(Concept Application)3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的性质和对学习结果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学习环分为描述型学习环(De—scriptive learning cycle)、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Empirical-Abduetive learning cycle)和假设一演绎型学习环(Hypothetical-Deductive learning cy—de)等类型。
学习环在美国得到了推广运用,截止2006年有超过235000个教学计划是用5E学习环进展和实施的,有超过73000个课程材料的案例是用5E学习环进展的,至少在德克萨斯州、康乃迪克州和马里兰州等学习环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首个明确运用学习环开发科学课程的项目《美国科学课程改善探讨》涉及的学科以小学自然课到中学乃至大学理科,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课堂上均有尝试。除此之外,还有美国生物科学课程探讨(The 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简称BSCS)。学习环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探讨尝试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台湾的林晓雯与4位自然科教师进行了为期1年的合作行动探讨,在小学5年级自然科教学中试行学习环,随后出版的专著嘲介绍了学习环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优秀案例。2 探讨目的
本探讨的目的就是尝试着将学习环运用于高中化学“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其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以及学习环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对策。3 探讨策略教学论文

3.1 探讨工具

开发的探讨工具有学习环教学设计、化学概念学习策略教学论文调查问卷和单元学业成就测验。学习环教学设计的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专题1的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共8个课时。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习得化学概念的策略教学论文、保持化学概念的策略教学论文和运用化学概念的策略教学论文,共13个题目。单元学业成就测验试卷由探讨者依据每一个教学课时的目标,自行编制,共32个题目。以识记、了解、理解和运用4个层次,对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分散系、胶体、丁达尔现象、电离、电离方程式、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共13个化学概念进行了测查。

3.2 探讨情境

合作教师A老师是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中学一级教师。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某中学任高中化学教师,后取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A老师硕士学位论文的论述基础与学习环的论述基础相近,比较容易认同学习环方式。
在探讨进行期间,A老师在苏州一所三星级高中(B中学)教1个高一班的化学课,该班有36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7人。
探讨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坐在教室后面,进行观察记录。在课堂上,探讨者不干预合作教师的教学,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只是对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3.3 教学进度

2010年9月份和10月份,探讨者进入苏州B中学的课堂,听了A老师在高一(3)班讲的13节化学课,其中有8节新课,5节复习及习题课,最后一次是用单元学业水平试卷测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4 教学案例

在学习环教学的8个课时中,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分散系这4个课时用的是描述型学习环,选择物质的聚集状态作为案例。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这3个课时用的是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选择气体摩尔体积作为案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一课时用的是假设一演绎型学习环。
(1)“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案例
物质的聚集状态是以物质的状态上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通过观察和想象等方式描述物质不同的聚集状态,重点在于回答“物质的聚集状态”是什么,因此采用描述型学习环进行课堂教学。在探讨阶段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冰、水、水蒸气的微观结构草图。然后针对学生对冰、水、水蒸气微观结构的描述,介绍物质的聚集状态,以微观角度浅析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影响其体积大小的因素。
(2)“气体摩尔体积”教学案例
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不仅要描述出来,还要有一个解释,这就需要采用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进行教学。在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利用学生已有的先前知识,回答“为什么”。探讨阶段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物质聚集状态的知识和通过计算发现的规律,提出可探究的理由。在学生尝试给出解释的基础上,引人术语“气体摩尔体积”,诱导学生替代错误假设。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理由。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学案例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的学习,重点不在于描述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而是要解释为什么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和不能导电,因此采用假设一演绎型学习环进行教学。假设一演绎型学习环需要学生就该因果理由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尝试验证并作出有根据的解释。探讨阶段,由教师或者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解释探究的理由。通过比较和浅析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入术语,得出结论。最后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理由。

3.5 资料收集与浅析

本探讨收集的资料包括化学概念学习策略教学论文调查问卷、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单元学业成就测验、探讨日志、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访谈资料。前2者是量化资料,用SPSS 1

1.5进行浅析;后3者是质性资料,编码方式如表1所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