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省高考数学效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4257 浏览:127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的: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在新的效度理论观点下进行效度的研究。方法:效度验证和问卷设计的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效度证据的收集则包括测验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一些非参数检验方法。结果:文理科卷专家评定一致性指数分别达到了.84和.73。反应过程方面,焦虑紧张、题意理解、以及策略使用等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差异在0.01水平上明显;在考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与测验欲测的思路方法的符合程度方面,受试卷难度制约,在文理科卷的6道解答题中,前3题的拟合比例在.303~.754之间,后3题在.045~.169之间。方差分析的结果是各样本类型间的差异明显:测验内部结构方面,文科卷内部一致性系数在.71~.0.78之间,理科卷在.71~.79之间。项目与总分间的相关,文科卷在.11~.88,理科卷在.16~.83,其相关都达到了明显。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是预期的能力结构模型良好;猜测效果方面,文理科样本高考成绩与其大学高等数学科目成绩的皮尔逊相关在.22~.44之间,区分法的结果在.81~2.93间;测验后效教师问卷的结果“较好”与“较差”差异及其明显,“较好”与“一般”间差异不明显。学生问卷的总体结果差异及其明显且“良好”影响的人数占上风。方差分析的结果各样本层次间差异明显。结论:2007年湖南高考数学文理科卷在内容的有效性方面,均达到了考纲要求;反应过程方面,焦虑是影响考生发挥的重要因素。题目难度适中时,学生解题思路与测验欲测构念基本拟合;内部结构以及猜测效果方面,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丈量|教学论文网|学要求;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均大于消极影响。【关键词】:高考数学效度内容反应过程内部结构猜测效果测验后效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4英文摘要4-81.引言8-281.1问题的提出81.2研究目的8-91.3研究意义91.4文献综述9-282.研究对象与方法28-342.1研究工具28-292.2研究样本29-312.3误差控制312.4数据统计分析31-343.结果34-483.1内容的证据34-353.2反应过程的证据35-393.3内部结构的证据39-413.4测验与其它变量之间关系的证据41-433.5测验结果的证据43-484.讨论48-604.1测验内容48-494.2反应过程49-524.3测验内部结构52-534.4测验的猜测效果53-554.5测验后效55-564.6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56-584.7建议58-605.结论60-61参考文献61-65附录65-94致谢94-9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