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音乐与语文教学联系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3141 浏览:576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进展的需要。”新课标的这个要求告诉我们,可以用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辅助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进展。
新课标还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进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把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音乐对审美意识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它不仅能提高人的美的鉴赏力和美的创造力,而且能启迪人的聪明,陶冶人的情操。
据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丰富了学生精神世界,进展了学生审美能力,推动教学论文了学生的智力进展,终极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我把用音乐辅助语文教学的一些思索、感受连缀成文,就教于同行。

一、音乐和语文教学有着密切联系

(一)文学与音乐同源流

音乐与文学是同时产生的艺术样式。鲁迅先生在论及文学起源时曾经这样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的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这就是文字;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杭育杭育”的劳动号子表达了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喜悦,又具有强烈的音乐节奏。它既是文学作品,也是音乐作品。人类文明进展到今天,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但文学同音乐密切结合依然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极好形式。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往往用文学和音乐来倾注。一曲《孔雀东南飞》不知感动了多少年轻男女,使他们柔肠寸断,感慨万千。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声中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而英勇献身。我们不能否认音乐和文学是一对孪生姐妹。

(二)文学和音乐都是“心”的艺术

文学和音乐同属于创造美的艺术,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感染人、启迪人。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才能感知鲜活的文学形象。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就是这个意思。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艺术,能赋予人聪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以美的旋律去驱赶邪恶。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动的审美活动。贝多芬说:“只有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欣赏者通过动人心弦的节奏,起伏跌宕的旋律,凝练的歌词与作曲家和演奏家交流情感。让音乐流入内心,才能真切地感受美的音乐形象。
由此可以看出,语文与音乐有割不断的情缘。文学和音乐都是“心”的艺术。

(三)多元智力论述是音乐与语文教学结合的论述基础

让音乐与语文教学结合的论述依据是多元智力论述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而外,还有视觉、空间联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等其他七种智力。”我们不应该忽视多元智力论述的生理学基础。科学家以为,左脑主管说、读、写、计算和浅析,左脑的主要性能是对事物进行论述浅析和解释;右脑主管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的艺术,右脑的主要性能是对事物进行空间认知和种别区分。人的左脑和右脑是通过脑梁连接在一起的。由于左、右脑的连接,使得进入左右脑的不同信息以及经左右脑整理后形成的不同信息能够进行互相传递。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人的多元智力之间是有着紧密联系的。语文课常常偏重于阅读、书写、理解,轻易造成大脑左半球的超负荷运载,而右半球的功能却未能很好地开发。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时,一些学生“沉醉在优美的音乐中”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不仅右脑没有活跃起来,左脑也处于休眠状态。我们可以在音乐教学时用文学的语言对乐曲讲解,在语文教学时有计划地穿插音乐欣赏,让左脑和右脑之间相沟通,活跃思维。达到通过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力来进展学生的语言智力,开发学生的语言智力来推动教学论文音乐、节奏智力进展的目的。

(四)孔子是语文教学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实践者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根据《论语》,人们可以知道孔子改编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书”是中国第一套较完整的教科书,“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孔子的教学内容。孔子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鼓舞人的意志……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这段话揭示了文学和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诗》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这些诗歌当时都是配乐演唱的歌词,是文学和音乐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诗》成书的时代正是孔子生活的时代,孔子一生又酷爱音乐。他在齐国与乐师们论乐,听到《韶》乐,他说:“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孔子把《诗》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势必关注《诗》中的音乐因素,孔子的课堂上一定是书声朗朗、歌声悠扬的。
《论语·先进第十一》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记载的是孔子组织的一次著名的教学活动。他们师徒五人来到鲁国城南沂河边,孔子叫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各自说出自己的志向,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三人分别谈了他们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抱负,孔子或一哂了之,或不置可否。轮到曾皙了,曾皙却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到雩坛那里去吹吹风,跳舞蹈,然后就唱着歌回家。曾皙的话感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是大教育家,他们的课堂就在河边,最好的教学策略是唱歌。歌词是文学的,曲子是音乐的。由此可知,音乐和文学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常常使两者融为一体。在孔子的课堂上音乐与文学相融,分离是不可思议的。

(五)不可忽视现行语文教材中的音乐因素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版本很多,新的、旧的,普高的、职高的,基本上都少不了《诗经》《汉乐府》中的优秀作品,以及《明湖居听书》《琶琶行》等经典的篇章。《诗经》中的音乐因素和文学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汉乐府》实际上是带有音乐性质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诗体;“明湖居听书”听的就是音乐效果;《琵琶行》中再现作者心路历程、生命旅程的是音乐流程。因此,要读懂这些文章离开对音乐的理解是很难实现的。
综上所述,音乐与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个结论的基础上,我对音乐与语文结合的形式多样性进行了一些探讨。

二、音乐与语文结合的形式多样性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