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小”效应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5574 浏览:197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抓书写,要求中款合式,一笔不苟;抓朗读,要求吐字清楚,流利顺畅;抓口语,要求语言完整,表达清楚;抓作文,要求卷面整洁,标点正确……有人议论开了:这些教师抓“小”不抓“大”,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语文教学中,什么算“小”?什么算“大”?既然以上种种称之为“小”,那么课文浅析、理清结构、归纳大意、思想教育、理解写作特点等等,就该算“大”了。我们该抓“大”、还是抓“小”呢?答案是十分明确的:“大”“小”齐抓,先“小”后“大”,以“小”带“大”,“小”中见“大”。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一个有很多系统构成的完整的系统,这些所谓的“小”正是这个完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小”自有它的作用和功能。

一、整体齐抓的效应

记得我在读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师习惯于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体现手法等等,滔滔不绝地讲解和全面、细致的浅析,我们做学生的,拼命地去背诵老师讲的这些内容,想来那时的语文老师以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大”,疏忽不得。而对课文的朗读,字词句的选用,说话练习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等,却经常马马虎虎地走过场,以为这些枝节无碍于语文教学的大局。如今的我,以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已二十年了,我深深知道语文知识大厦的建成,全凭一字一句的基础,语文能力的形成,须靠平日各项的练习。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难以引起“质”的变化的。讥笑别人抓“小”丢“大”的人,往往会丢了“小”,也丢了“大”。
假如把语文知识与能力比作一幢大厦,那么一石、一砖、一木、一根钢筋都是整座大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篇文章,出现了一处败笔,则韵味大失;一次演讲,由于普通话不过关,即使内容出色,论证深刻,整体效应也要大打折扣;一堂课,教师的字写得歪歪扭扭,横不成排,竖不成行,一定会让你的教学效果大受影响。以上是以反面来看“小”的整体效应,也就是说,底蕴不足,能力有缺陷,都会牵一发而动全局。
语文领域所包含的知识,所要求的能力很广,谁都不可能是万宝全书,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以整体出发,正是由于一沙一石构成的地基方能保证大厦风雨不动安如山;正是由于每块砖都符合要求,每根钢筋都达到既定质量标准,复杂的结构方能完美体现。语文领域何尝不是如此呢?书写中款合式,不仅仅是书写不足,而是文章让人看得懂的重要因素;朗读流利顺畅,不仅仅是朗读不足,而是理解文章入门的第一步;标点正确,也不仅仅是朗读不足,同时也是学生思路清楚、感情投入的标志。每个“小”都有整体效应,这是毋庸置疑的。我在教学苏教版十一册《船长》一课时,要求学生仔细感受文中的一段对话,并要求正确朗读,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么样吧?”
“停了。”
浅析人物形象,历来被视作“大”,我在教学这段对话时却捉住了“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这段对话,小组讨论交流:细细琢磨对话的特点,对话的背景,对话发生时的情景,对话中的主角是谁,体现他的什么特点等等。学生很快有了这样的熟悉:这是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对话发生时情况很混乱,人们惊慌失措,对话的主角自然是船长,朗读时应该用凝重、急促、有力的语气,才能体现船长临危稳定指挥有方的高贵品德。

二、眼光长远的效应

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良好习惯的形成,可使学生终生受益,然而良好习惯并非一下子形成,只有本着长远的眼光,以小处抓起,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以这个角度看,抓“小”是符合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的。
写字课上,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常对学生说:“端端正正做人,方方正正写字。”严格的书写练习,端端正正,一丝不苟,逐步领悟汉字的形态美,由书写到书法,由工工整整到“行云流水”的过程,学生的得益是长远的。同样,抓拼读,由正确无误,逐步感受到汉语的声韵音乐美;抓朗读,由吐词清楚、连贯顺畅到“进入角色”、融进感情,逐步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文章的情感、意境……一个标点、一处停顿、一个词语都会变成有生命的细胞,这一切的一切,都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这个效应是内在的,久远的。因此,致力于这些“小”的老师是高明的,是眼光长远的优秀老师。无怪乎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发言时首先感谢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由于正是这些可敬的老师培养了他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修养习惯。
想在学校里一下子学完所有的语文知识是不可能的,而语文能力更是无止境的。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正体现了语文学习的长远效应。了解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篇章结构、人物形象、写作特点,是为了能悟出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浅析人物与艺术鉴赏的策略。唯有这“策略”本身才是走向“不需要教”的重要门路。离开了文章谈策略的语文教学走的将是一条“死胡同”。因此,只有扎扎实实地在基础上下功夫,学生才能受用终生。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如:圈点法、批注法、整体感知法、局部理解法、整体感知与局部理解相结正当教育论文,在遣词造句中理解文章等等,牢牢捉住这些不起眼的“小”,其效应必将是十分久远的。
综上所述,语文练习无大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弄清联系,摆正位置,切切实实地打好“小”的基础,才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与能力的正确途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