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语文合作式学习与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13719 浏览:58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夸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介入讨论,善于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这就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合作式学习,教师在合作式学习中承担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语文合作式学习教学策略
近些年来,我国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教学质量具有指导作用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人们关注的大多是如何使学生对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因此,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个很有作用的不足。

一、中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有着的不足

1.小组活动中,让合作走过场,合作的实质是高效低能或是无效合作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然课时),往往是教师故设不足,不顾不足是否具有探究性,就公布讨论,有的不足过于简单(课本直接能找到答案),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
2.合作学习中,有些教师不注重调控,袖手旁观,充当看客,让学生放任自由,缺乏对合作学习进行的监控和指导,合作效果不明显。
3.学生的合作不够主动,介入度不均衡。其体现首先是学生不愿合作。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促成了孩子我行我素,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不懂得倾听、欣赏他人,不愿与人分享成功,不善与人合作的习惯。学生的介入程度不均衡,也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着的一个不足。

二、对合作学习中有着不足的理由浅析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配自由随意

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自然会出现一个个学习小组,但是有的老师不浅析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别的老师怎么分的小组,自己上课也是以这些成员组成学习小组,根本不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探讨“同质”或“异质”,小组成员没有进行有效的划分。这样的学习小组是随意组合的,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都有着着差别。

2.合作学习的目标随意,要求不明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目标过于单一,只重视知识目标,而往往忽略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的练习与培养。有的目标过于简单,无探究价值,没能让学生动起来,体验“跳一跳,摘一摘”的乐趣。相反,有的目标则定得太难,学生达不到要求,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难的情绪。

3.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

由于很多教师并没有以实质上真正理解和领会合作学习的内涵,以为合作学习通俗易懂,简单易学,轻易运用。一些老师往往把合作学习混同于小组讨论。传统的学习小组讨论组员随意搭配,组员间没有相互依靠的联系,没有个人的责任,教师提出不足后,不对讨论过程有过多的指导,而更多的是注重讨论结果,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发言即可。

三、中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实施对策

1.营造信任的合作氛围

传统教育特别夸大“师道尊严”,更多的是老师“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服以。而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以的联系,而是同等的联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真诚交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学会制约教学论文和支配自己的情感需要,设身处地地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体察学生的情绪感受,把学生摆在主体的位置。要坚持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协调,因材施教,进展个性。学生以教师给予他们的关爱中,还能感受到人格的真善美,感受到真诚与合作的价值,以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真诚助人的品格。

2.建设同等介入的合作课堂

合作学习是关注每个学生进展的学习方式,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保证小组所有成员真正同等介入到合作学习中。在合作学习小组中,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根据小组的实际情况,让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岗位责任。这样,在小组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责任分工,角色定位,不仅使各组员明确了自身的任务,避免了某些成员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现象,而且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个人的价值。

3.加强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成员搭配的科学公道、合作形式与任务的有机统一、合作切入点的正确把握、合作能力的精心培养等方面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教师在进行成员搭配时应注重科学公道。这是有效合作学习的条件和重要条件,搭配方式的选用必须与具体的教学任务相结合。
教师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进展性教学对策,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进展所带来的深远作用,有意识地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现实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进展。总之,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它更加完善,更能适合我们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张德伟.当代教育新理念[M].北京出版社,2005.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对策[M].学苑出版社,2001.
[3]吴甸起,王宪辉.论新课改背景中的合作学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1).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