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4493 浏览:155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
【关键词】注重情感教育;倾情投入;引起共鸣;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开展活动;走入生活
列宁说:“没有情感,就以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也就是消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世界观的养成阶段,因此,此时的语文教学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我以为语文教学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情感教育:
1倾情投入,引起共鸣,激发情感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以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讲课不能是一种简单的灌输,而应该建立在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真正做到理中蕴情,通情达理。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才可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并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对课文认真解读、对课堂认真设计、认真组织。教师的感情要融入文本,用处理文本,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
2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培养情感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以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乐、共伤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沉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在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公布放学的情景时,教师可以用布满感情的抑扬抑扬的音调朗读课文,声音哽咽,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三峡》时,我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在多媒体课件的片头,导入了壮美秀丽的三峡影像,伴着深沉悠远的箫曲,不时还传出几声猿啼,将学生带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凉意境,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
3开展活动,走入生活,丰富情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一个个情感培养、内化的机会。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欢快。每年,我都要带领学生进行春游、秋游,以中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欣赏家乡的秀美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举行某一读书专题的报告、辩论、故事会活动;组织学生文学社,指导进行小说、诗歌、散文的创作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革新教学论文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学习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大星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世界。他们无比信任地把这颗大星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面像儿童对待我们一样,把无穷的信任同样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与和谐。”在社会各界呼唤革新教学论文人才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有必要夸大“情感”因素。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进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于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滋润心灵,健全人格。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进步。
收稿日期:2009-05-2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