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词解原则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20427 浏览:929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言有古今之异,区域之分,雅俗之别。今人读古人的著述,甲地人读乙地人的文章,常会碰到词语方面的拦路虎,需要借助注解来疏通。学生阅读中的生、难词语主要通过语文教学解词来解决。所谓语文教学解词,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按一定的目的和需要,正确揭示词语作用的活动。它对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积极蓄词、扫除阅读障碍、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直至增进学生综合文化素质,都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语文教学解词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劳动,但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必须受给定的词语本身、语言环境、文章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规范。正确而适用地揭示词义以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语文教学解词的根本原则。这个总体原则可以分解为如下具体原则。
(1)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也就是正确性原则。解说词义是否正确,是衡量解词质量的最重要的标准。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也曾提出:“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书面语言去了解他的思想;我们不能反过来,先主观地以为他必然有这种思想。”解词首先必须体现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必须符合科学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真理性的知识,并正确运用。应当留意避免妄说义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生搬硬套等弊病。
(2)针对性原则。西方接受美学以为,文学作品的价值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因此,创作要符合读者的特点、需求。同样的道理,语文教学解词的效果是靠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的。要力求符合学生的特点、需求,对不同的对象,解词的深度、策略、过程、目的、要求应有差别。
(3)适应性原则。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图省力,也图保险,碰到要解释的词语,就到工具书上查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义项,让学生记住,就算完事。重视利用工具书,这值得肯定。但照搬工具书,很多时候会达不到解词的目的。词典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词在常态下的作用,即贮存状态下的静态的作用,也就是词典作用。而一个词被有思想、有感情的作者有目的地写进文章的时候,就具有了语用状态下的动态的作用,往往不仅仅是词典作用,它与作者的特殊用意、语言环境、时代背景、语体类型、语言习惯、文化传统等很多因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著名语言学家陆宗达先生说得更具体:“词义在其概括性的基础上,还有其灵活性。就是说,它在上下文里必定显示说话人具体所指,体现说话人的态度和感情。”请看例子:漫(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迫不及待,动作随便。其词典作用是“随随便便,不当一回事”。
语文教学解词有技术性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二者相辅相成。这里,还需补充说明的是,语文教学解词通常是板书和口授同时进行,上面的例子只表明解词的终极结果,也可以看做是板书要求,而不是教师讲授的要求。口授自然比书面形式要具体得多,有时,浅析字形、多次重复、举例说明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上述三个原则性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应当妨碍教师在解词教学中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遵义县洪关民族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