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新课改走出教学误区一些感受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16618 浏览:715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新的课改虽已进行了几年了,但步履缓慢。还是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墨守成规,教学观念依旧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能精于讲课,对学生管得严,考试成绩高,那才是名副实在的好老师。很多学校的领导仍然把考试成绩作为估评教师的唯一依据,不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追求的是短期效应。这样长期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拥有书本聪明的“知识型”人才,而不是既有知识又有创造才能的“智能型”人才。这些误区有的人熟悉到了,还有的人未曾熟悉到,或者熟悉到它的错误之处,但不知怎样以误区中走出来。

一、教师本身要真正地转变教学理念。

新的教学观念树不起来,陈旧的教学观念就永远支配着你的行动,语文教师就走不出教学的误区,你培养的学生就不可能是全面进展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教育就失去了社会功能。怎样使新的教学理念成为你教学的指南针呢?我以为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位真正关注社会、知识广博“时尚”的教师。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进展的社会,认清这一切后,你就会领悟出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妙之处,你也就会倍加感到课改的重要量、必要性、紧迫性。只要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教师,你就会担当教育重任,自觉地以不适应社会进展的旧教学方式中走出来,而大胆探讨新的教与学的策略、形式、手段,以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真正达到现代教育的目的。

二、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给学生。

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理念,还要将它渗透给学生。这种渗透不是让你给学生讲道理,而是结合语文课不失时机地讲身边的例子,或以报章杂志、网络等方面获得一些信息。例如我在上话题作文课时,给我班学生讲了一件他们家属区王某在郑州应聘的事情,凡应聘的人单个进“考场”,每个应聘者考题只有一道,并且各不相同,王某进了考场,经理给他出的考题是:围绕“电脑”这个话题,给3分钟的考虑时间,讲一个有关的故事,不少于500字。王某当时一紧张,头冒热汗,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语无伦次,没有主题,结果未被聘用上。试想假如王某是一个很有胆量、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严密、才思灵敏又对电脑比较熟知的人,怎么会失去这一次机会呢?

三、大胆革新教学论文,不可患得患失。

有很多语文教师担心搞课改与应试教育相矛盾呢?我以为此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教育部分再怎么出题考试也没有偏离教学大纲。试想,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能对课文的方方面面积极动脑思索,他学习的兴趣那样高,他的成绩怎能不提高呢?另外,语文教师要记住:语文是一个涵盖量比较大的科目,一二节课不可能把一篇文章所有的知识都学到,重点知识掌握了,其他知识需学生自学领悟。例如,我在讲《春》这一课之前,我说,我们身处四季分明的中原大地,春风的和煦,春光的明媚,每个人都享受过。现在以“春”为话题口述作文,停了几分钟,同学们便纷纷发言,之后,我让同学们把自己描述的春天同朱自清先生的《春》作比较,让学生自己品位作家文章的高妙之处。经过思索,大家开始各抒己见。我想到的优美的语言、恰当的修辞、清新的图画、昂扬的感情等同学们也都想到了。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有疑问的也都提出来了。一堂课下来,教师闭上嘴巴,可是学生自己总结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你能说这样上课不成功、不科学吗?
第四。重视学生“说作文”的练习。
我们知道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进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革新教学论文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运用,考查学生程度的高低的最好试金石就是作文。可是有的语文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一周或两周一次的作文课。一到上作文课,只是板书一下作文题目或作文范畴,就限制时间让学生交上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东拉西凑应付了事。这样一次又一次熄灭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这不到作文的目的。我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有意出一些有争议的话题作文或能激起他们心灵浪花的题目,然后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说作文,说多说少说好说坏都无所谓,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有的本来没什么可说,在别的点击之下,也想起了记忆中的人或事,就这样一个人说的事能调动和触发其他同学相似的事例。同学们通过发言,扩展了作文思路。在这样的“说作文”的练习之后,我再让学生写作文,交上来的作文不再是抄袭或拼凑来的,内容丰富了,形式新奇了,语言优美了,感情充沛了。同学们为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专心地学习课文,认真地扩展自己课外阅读量,细心地完成每一篇作文,很快班级里涌现了不少文质兼美的作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