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3-13 点赞:5044 浏览:15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新奇生动,感染力强。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有机运用多媒体这一工具性教学,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语言形象化,对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练习,更好地进展学生的语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展示变化过程,变静为动,启发思维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熟悉和经验的结晶。对学生来说,它是外界事物通过学习过程在脑中形成的熟悉。由于多媒体具有极丰富的体现手法,通过播放具体形象的教学辅助画面,以而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我在教《青蛙看海》这篇课文时,根据课文提供的四幅彩色插图,设计了关于青蛙看海的四幅动画图片:很想看看大海的“企盼”图,看着又高又陡山路又长的“生畏”图,鼠蛙携手合作勇攀高山的“登顶”图和鼠蛙兄弟站立山顶欣赏美景的“观海图”。在教学中,我是这样适时配合“企盼”动画图的:同学们,在家呆久了,谁不想到外面走走看看呢?青蛙也是,你看,这只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静静地看着画面,仔细地观察青蛙的神情,听着急切地渴望的鸣声,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青蛙想到外面找虫吃”,有的说:“青蛙一个人在这儿,缺少伙伴,太寂寞”,有的说:“青蛙长时间生活在湖边,太枯燥无味了”,还有的小朋友开玩笑地说:“青蛙在湖边练好功,想出去展示一下自己”,……奇思趣想,不一而论。再如《琥珀》一文教学,我用复合图片演示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出示图片“一只苍蝇停在一棵老松树上休息”,慢慢拉动画有“蜘蛛”的图片,使蜘蛛向苍蝇扑去,当蜘蛛就要捉住苍蝇时,我赶紧把画有一滴松脂的图片覆盖在苍蝇和蜘蛛的上面,问:“动动脑筋,能说出你们的遐想吗?”学生们看着画面,跃跃欲试,有的说“蜘蛛为什么要向停在老松树上的苍蝇扑去?”“这件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季节里?”“当蜘蛛就要捉住苍蝇时,怎么这么巧就有一滴松脂滴下来包裹住他们呢?”甚至有学生动情地说:“两个小生命在松脂里拼命挣扎,该是多么地痛苦呀!”这样展示事件的过程,跨越时空限制,将若干万年前的古老事件展现眼前,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在观察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公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借助模拟情境,把握文本,优化朗读

小学生处于心理进展不稳定时期,他们的朗读活动往往要靠一定的兴趣吸引或是具体的目标指导。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小学生对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轻易引起留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上了“动画片”。鉴于对上述论述和现象的熟悉,我试着对“动画趣味导读”的尝试,即把小语教材中那些动态因素多,内容联系紧的课文,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成鲜明的动画图像,再配以形象贴切的解说,这样逼真的情境模拟,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朗读激发了出来。《狼和小羊》一文的导读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狼的凶残本性和小羊的温和善良软弱,揭示对像狼这种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这一深刻道理,我设计了这样的动画导读片断:一只站在上游的狼为了吃小羊三次故意找碴儿,小羊温和善良可怜,但又据理极力申辩,一次又一次地驳斥了狼的无理,狼固然理屈词穷,但恼羞成怒,最后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在动画显现的同时配以恰当的解说,不但使学生获得了审美上的愉悦,而且使之易读善读,兴趣盎然。
在朗读练习中,我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不少学生不愿举手读书,但指明让他读时,却也读得不错;有的学生在当众读书时,面红耳赤,声音根本放不开。经调查,发现这样的学生在各班都大有人在。理由很简单,怕读得不好,怕出丑。针对这一“心理障碍”,我便利用录音机反复播放范读磁带,让他们当堂模仿练读;实在读不好,干脆让他们将磁带带回家中,随时听读模仿练习。一段时间后,再給他们搞配乐录音,和原声带进行对照,结果发现这些学生模仿能力极强,读得声情并茂。这样练习下来,他们体验了朗读的成功,往日的心理障碍便不复有着了。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朗读过程以外在形式上看,是粗读、细读、精读的过程;以内在规律上讲,一般要经历感性朗读、理解性朗读和积累性朗读三个阶段。感知是朗读的基础,理解是朗读的关键,而积累则是朗读的结果。小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课文所展示的社会画面缺少了解,所以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在头脑中建立具体可感的表象系统。为此,借助录象﹑投影等条件,再现课文形象,就能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缩短与课文之间的心理间隔;在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投影,将文中的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以而领会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达到进展思维、深化朗读的效果;积累性朗读是朗读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它不仅要求学生读懂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以字里行间体味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本领。如上《梅兰芳学艺》一课,开始,我先用遮盖式投影片通过讲讲(老师叙述故事内容),看看(学生熟悉文中重要人物和事物),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学艺的勤学与刻苦.利用录象画面,让学生直观地目睹了梅兰芳学艺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感知朗读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在重点段的朗读练习中,又采用投影文字片,带领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趣味学习;最后又利用录象再现学艺场景,引导学生美读,以而使学生对梅兰芳油然而生敬意。这样,梅兰芳勤学刻苦的品质便在学生心灵中扎下了根。
又如,在教学《船长》一文时,我针对课文特点,设计并制作了一个图文结合,消息搭配的遮盖抽拉式投影片,对课文第二段的朗读技艺教学论文的练习起了很好的优化作用。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初读第二段,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指挥自救场面的词语;然后,出示多功能投影片,显示文中的文字部分,让学生说出应该重读的词语,及时圈画。如哈尔威船长下命令时的体现—“大声吼”,再看看船长的神态,感受“大声吼”一句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紧接着抽拉第二幅,“船长与机械师对话”图,第三幅“船长沉着镇定指挥”图,指导感受朗读的重音、停顿,语气的轻重、缓急。之后便通过各种组织形式让学生朗读,学生读得贴切、传神,不但把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机智的品质,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及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活生生地读了出来,而且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再如在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十六节时,我用符号形象地标出了朗读技艺教学论文: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制约教学论文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以他的调遣。(“//”表示停顿较长,“/”表示一般停顿,“.”表示重音)这样利用投影等多媒体,使朗读具有了目的性、可感性,优化了练习技艺教学论文。

三、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兴趣,理解语言

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指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往往是直接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直观思维还处于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要求,选择恰当的多媒体,再现课文内容,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把熟悉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既对学习语文产生兴趣,又能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敦煌莫高窟》这一课的第4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这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一幅巨大壁画的艳丽多姿。接着我打出这幅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指导学生看图片读出有关的语句。接着,我把演奏的乐师和翩翩起舞的少女图片放到亭台楼阁里,让学生看着画面,用“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来说说图意。然后,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以她的衣着、神态、姿势、动作等方面来欣赏她那动人的舞姿。最后,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听录音朗读第4自然段,边听边想象画面。学生通过看、说、听,深切地感受到敦煌莫高窟壁画的艳丽多姿。这时,我就不失时机地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莫高窟壁画真是太美了,仿佛一切都是活的。”“我仿佛站在莫高窟壁画前,欣赏着那艳丽多姿的壁画。”“莫高窟的壁画真了不起,长大了,我一定要亲身去看一看。”“我爱你,莫高窟的壁画,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至此,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已不再是表层的理解,而是仿佛置身于莫高窟欣赏着壁画,心中也不禁升起为我国灿烂的古代艺术的赞叹和骄傲的思想感情。以而达到了既向学生传授知识,理解语言,又进行情感熏陶的作用。又如课文《燕子》最后一自然段中有这么一句:“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小学生对五线谱很陌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曲谱的意思。为了帮助他们的理解,我先用幻灯片打出了一张五线谱的幻灯片,明确地告诉学生这就是五线谱。然后我再打出许很多多的燕了飞倦了停在电线杆上休息的画面,要学生找出两幅图的相似处。这样学生自己在观察、比较、浅析中懂得了作者把“燕子停在电线杆上休息”比作“正待演奏的曲谱”的比喻是多么的形象、生动、富有活力,以中知道“曲谱”的意思。不丢脸出,多媒体教学在练习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以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手段以知,以情激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进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独立的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