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使语文教学延展升华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4784 浏览:161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信息社会的新形势、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语文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语文课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冲击。而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往往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以而将教材延伸、升华,优化整体教学效果。
●巧用媒体“激趣”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同在的开放性学科,但应试教育却令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索然寡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新奇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想学,激发学生的求知。如在《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中,要通过“灌和泼”让学生感受人们欢快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我穿插了两个,通过视频中的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灌和泼”。看到傣族人民泼水和注水时的情景,学生脸上荡漾着欢笑。此外,我还播放了一段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视频,形象而又生动地让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用媒体“创境”
有些课文文笔优美,感人至深,但离学生的生活环境较远,学生缺乏深刻的生活体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等丰富的体现功能,创设教学情境,能使教学形象化,把学生带进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课文《生命桥》描写的是老羚羊以生命为代价,帮助年幼群羊脱险的故事。在初读、细读课文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在悲壮的乐曲声中,一只只年幼的藏羚羊踏着老羚羊的背跳过了山崖,而老羚羊们却笔挺地坠落深渊。感人的画面配上感情诵读,使学生无不为之动容、被其震撼!此时黑板上贴示“关爱生命”四个红字,无需多讲,学生使能体味到老羚羊的可敬及猎人的可恶,一种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之情油然而生。
●巧用媒体“解难”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与讲授有机结合,强化学生感知,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形象感,可以轻松地解决教学难点。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指导学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学生轻易理解文中詹天佑的杰出聪明。然而,开凿隧道的策略究竟有何种新意?火车在“人”字形铁路上如何前行?却不能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于是我就设计了“两端向中间开凿法”、“中部凿井法”、“人字形铁路”的幻灯片,在大屏幕上随着箭头的移动进行火车爬坡的演示。学生在观看时如临其境,理解了詹天佑高明的设计。多媒体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可谓“深入浅出”。
●巧用媒体“怡情”
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自然喜爱的倾向。因此,把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展现出来,创设意境,能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培养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如《鼎湖山听泉》一课中,作者描绘了鼎湖山美妙的泉声,我先让学生初读,找出描写各种不同泉声的文字,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鼎湖山。然后,我让学生起身朗读自己喜欢的描写泉声的文字,并让其他学生评议,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学生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并逐步领悟到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同时获得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产生热爱鼎湖山美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教师应该多多努力,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让它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