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语”:撬起语文教学重担支点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13742 浏览:588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各种版本的中职教材中,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的《语文(必修)》颇具特点。打开课本,你就会发现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每页书口都有一则“睿语”,这在别的教材中似乎未曾有过。根据笔者的领会,这并非形式上的翻新,你只要细看每一则“睿语”,你就会发现它与所处的页面密切相关,它是教材编者为方便我们施教而精心设置的一个支点。杠杆原理的发现者阿基米德曾有一句名言:“假如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现在,教材编者着意为我们提供了施教的支点,善用这一支点,相信也能轻而易举地撬起语文教学的重担。我的感受是:

一、利用“睿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获取教益。

教材中,“睿语”的分布大体有三种情况。分布点不同,效用也有不同:
1.配合课文的“睿语”,可以帮助学生以纷芜繁杂的语言材料中找到要点,提取文本的价值。如“小不忍,则乱大谋”,仅七个字就概括了《落在主球上的苍蝇》给我们的教益。又如《足球与人生》叙述赛场琐事的一页,与之相配的是“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寥寥数语,便足以引导学生透过赛场上的琐碎现象,去发现那“成大事”、“立大功”的根本,进而展开联想,提取出更高的熟悉价值;此外,再如配合《智取生辰纲》的“睿语34”~“睿语39”,它引导着学生以文学欣赏的角度去获取审美的价值。总之,教材中的每条“睿语”,都与它所处的页面有某种内在联系。教学时,引导学生利用“睿语”去领会页面内容,这会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
2.配合单元提示的“睿语”重在点明有关原理;配合表达练习的“睿语”重在指明操纵的关键。前者如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感知”,单元提示讲的是阅读开始时要着眼于整篇,以题目、文体到全篇文字都不能放过(“审题辨体,整体认读”),配合这一单元提示的“睿语32”则是“整体大于各孤立之和”。《系统论》的这一基本原理十分简明地将阅读为什么不能把文章割裂开来作孤立浅析,而要整体感知读物的道理阐述清楚。至于后者,配合该单元表达练习的“睿语69”,则是借《文心雕龙》的名言“论如析薪,贵在破理”,一语破的,指明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总之,分布在这两处的“睿语”,各有各的妙用,前者旨在使学生学习时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后者旨在帮助学生捉住要领,以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3.配合练习的“睿语”,或针对中职生的实际,着重端正练习态度;或根据需要,提示解题思路。重在端正态度的“睿语”明晰可见,不必多说。至于提示解题思路的“睿语”,教材中也比比皆是。如《智取生辰纲》的讨论题是“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行动?”,与它相配的“睿语40”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材配置的这一“睿语”是解答该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观点。假如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无法正确理解作者对晁盖等人的赞扬,也无法分清是非,课堂讨论就会完全失控。

二、利用“睿语”启发作文,利于打开思路。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关于国家、社会、个人修养方面的话题都是热门话题。课本中这类“睿语”甚多,大可以借过来作为自己的文意。以2009年广东省高职招生考试的作文题《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例,教材中可借来立意的就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睿语84)、“莫轻视此身,三才在此六尺。莫轻视此生,千古在此一日”(睿语131)等十余条。而且,由于“睿语”是同课文紧密相配的,所以相关课文也可以用作范例。如写作上面这道考试文题时,就可以鉴戒《我很重要》、《两份履历》、《我平庸,我选择欢快》等多篇课文的观点、选材和写法(当然不是原文照抄)。

三、利用“睿语”,指导中职生修身。

课本中的“睿语”可以归纳为八类:国家,社会,修养,社交,学习,写作,哲理,思维策略。这八类正是中职生修养自身所最需要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结合课文浅析,让学生朗读本页的睿语;由老师把上下册与本篇课文相关的睿语找出让学生诵读(也可引导学生在预习时结合附录的“睿语注释”自行寻找);利用早读时间,在一周内反复诵读、宣讲某几条“睿语”;结合生活实际中的不足,随机引导学生翻阅书中的睿语,寻求解决不足的思路……总之,利用“睿语”指导修身的策略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种。一个中职毕业生,只要他能向着“读书志在圣贤”的目标靠拢,只要他重视学会如何做人,那么,他有什么工作技能学不会的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