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离不开人文精神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25469 浏览:1182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学科“风骨”与特质的形成。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探讨精神的综合。
1人文精神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艺术。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人,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怎样履行这一神圣职责呢?我以为:其一,语文教师自身要积淀一定的人文底蕴。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语文教师的作用,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若能厚积薄发,自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其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教学。而语言本身是人的一种特性,因而语言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没有语言,就没有人文。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的感受、涵咏、领悟、运用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灵动,品味语言的气韵,提高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的能力。其三,语文教学应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语文教学。以阅读学讲,文章本是情铸成,字字句句吐衷肠。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以写作学讲,作文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情到深处文自工。语文教学应把人文关怀、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
2审美精神
美学是真正的人学。我主张,语文教学走审美教育之路,即以审美的角度探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活动过程。以审美的客体讲,现行教材中包含了众多审美因素,如小说中的主题、形象,散文中的画面、结构,诗歌中的意境、意象,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与矛盾冲突,还有文章的构思美、立意美、结构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等,这些都具有丰富的审美作用。以教学审美主体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审美心理活动,如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想象、审美情绪以及审美灵感等。以课堂美的创造主体讲,教师授课讲究教学艺术,即教学活动具有可欣赏性、创造性和个性,这本身就属于教学的审美范畴。
语文教学伴随着丰富浓郁的情感活动,在这种情感活动中,最基本的情感是审美情感。爱美是人们的共性,学生更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了美感,才会真正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审美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价值判定。用审美精神关照语文教学旨在把语文教学当作一个审美的整体加以感受,用审美的精神浅析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揭示语文教学与美的联系,以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一双审美的眼睛,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提升语文学习的人文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正是我们期待的语文教学的高层次境界。
3探讨精神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探讨者。我国语文教育是在探讨与革新教学论文之中进展前进的。但有一个事实:历来的探讨与革新教学论文“投身者少,旁观者多”。现在仍然如此。教师既是教学的主人,又是教学探讨的主体。只有当这个“主体”的探讨意识真正形成了,教学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观。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大一统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导致了语文教师专业自主权力的缺失,造成教学的依靠性过强。语文教师拥有探讨精神就要把“探讨”作为解放自己的武器。加强教学的全程探讨,形成自己的教学系统。语文教师成为探讨者就意味着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总是照着专家、学者的法子去套,而是在实践中开展行动探讨。有了探讨精神,就能够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能够在学生眼前树立真实“自我”的形象,做语文教学的主人。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离不开人文精神、审美精神、探讨精神的相互结合,只有真正做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掌握语文教学的真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