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想品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21032 浏览:951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思想,树立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关键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鲁迅说:“以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作用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转变他们的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十分重要的。那么。过去如此,现在也一样。众所周知,为人处世,以德为先。对一个合格的中学生的要求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把德育放在了首位,所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时刻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放在首位,丝绝不敢懈怠。下面,我就先容一下自己是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

一、爱国主义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艰苦的环境就能铸造人们的爱国主义,但在今天的和平年代,爱国主义的培养就尤其重要了。那么,怎样培养一个人的爱国主义呢?我以为,学校是培养爱国主义的重要阵地。它可以把爱国主义穿插到各科教学中去,尤其是语文教学,由于在编入语文教材的课文中,有很多是反映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主旨的文章。我在授课时,挖掘教材,浅析课文,设计不足,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重要量,使他们逐步具有了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在讲解《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时,除重点浅析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以外,主要就是围绕“爱国主义”去浅析了。在浅析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三个不足:1、鲁迅先生为何去日本留学学习医学?目的何在?2、他为何又离开去仙台?3、他又为何离开仙台,弃医以文?我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解答这三个不足。讨论的场面非常热烈。最后,我提问并明确:鲁迅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救国救民。这样,学生们在讨论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鲁迅先生的爱国行为也感染了学生。本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集体主义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小故事以反面说明了团结的重要量。团结是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我以为。缺少了集体主义,一个人是很难存活的。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进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可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凡是体现集体主义的文章我会认真备课,仔细讲解,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感受到集体主义的重要量,使他们慢慢具备集体主义感。比如,在教学《登上地球之巅》时,我设计了这么一个不足:三位队员登山的成功是什么带来的结果?有的同学回答:团结奋斗的结果。我最后明确: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职员的前期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珠峰的关键性道路,那么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登山活动与其他探险活动相比,其集体协作精神显得尤其重要。为了队友的成功,还要有勇气献出自己的生命,刘连满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例子。学生们听完我的解答之后,都赞同地点了点头。以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他们已熟悉到了集体主义的重要量。

三、乐于助人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这种美德在学生身上越来越少了。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中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对他们百依百顺,像这样的孩子假如不接受培养教育的话,哪来的乐于助人。我以为,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比如,我在教学《老王》这一课,浅析作者一家人的形象时,牢牢捉住“乐于助人”去浅析。首先,我要求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一家帮助老王的几件事,然后又要求他们去思索这几件事都体现了作者一家人什么样的高尚品质,同学们很轻易就说出了“乐于助人”这一点。我称赞同学们概括地很正确,并且向同学们明确:乐于助人是作者一家救济老王的思想条件。由于思想支配行动。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对“乐于助人”真得有所领会了。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尊老爱幼,树立社会责任感。

由于家长的溺爱,尊老爱幼的美德离学生越来越远了。在家庭,孩子顶撞家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学校,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屡见不鲜,以大欺小的事情也屡屡发生。像以上这种情况,何谈尊老爱幼的美德呢?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们具备这种美德呢?教育应当担负起这个重任,尤其是语文教学更应该首当其冲。在教学《散步》这一课时,我向学生们提了这么一个不足: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理由何在?有的同学回答:“我最感动的地方是:‘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才应该多走走。’理由是:此处饱含了‘我’对母亲深切的爱。”有的同学回答:“我最感动的是:‘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理由是:此处体现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要责任。”等等,最后我明确:归结一点,这些地方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体现了中年人的社会责任感。接着,我又向同学们发问:“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类似课文中记叙的事情吗?”同学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紧接着我又问:“你们是怎样解决这类事情的?”同学们都沉默不语,他们的体现就不言而喻了。我继续问:“学了本文之后你以为应本着什么道德准则去解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尊老爱幼。”这样,以学习中,同学们感受到了“尊老爱幼”的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五、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思想。

随着经济的进展,社会的进步,家庭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那么,勤俭节约的传统就不要了吗?你看,现在的青少年,花钱大手大脚,买零食绝不吝惜,味道不好随手便扔,殊不知,我们的国家还是进展中国家,艰苦奋斗还得继续,勤俭节约在现在乃至将来都要保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连续几周,我利用写作时间,一是给同学们朗读关于勤俭节约的范文;二是给同学们讲勤俭节约的范例;三是要求同学们写感想,写感受,写自己以后怎么做;四是朗读习作中的优秀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次专题写作,很多同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为了防止同学们的行为反弹,更为了巩固他们的这种思想,我又要求同学们围绕着“勤俭节约”办墙报、黑板报,写出自己的座右铭。这一系列措施,对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总之,我将矢志不移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也提高思想,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