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利用网络对策浅析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5190 浏览:170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越来越发达的网络冲击到了中职语文课堂。本文根据养成性教学理念,梳理网络、教材、课堂、生活四者之间的联系,逐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语文,进而养成生活中利用网络的良好习惯。本文探讨的课堂网络化进程主要分成了两个阶段:“把语文课堂带进网络生活”、“把网络生活带进语文课堂”。
关键词:中职语文养成性教学课堂课文网络

一、流连于网络的中职学生

为了明确网络对中职学生、中职语文课堂的影响,笔者做了一次“余姚市职高学生网络生活”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98份,涉及到物流、汽修、财会、宾服、导游、电商等多个专业的高一、高二学生。通过调查浅析笔者得到了下面的结论:网络成了职高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近85的学生经常涉足网络,并有近一半学生长时间上网。表

1、表

2、表3也证实了职高学生对网络比对语文课更有兴趣。

学生网络生活时间的调查统计表1
学生网络生活时间的调查统计表2

职高语文课堂和网络对学生吸引的比较调查表3
职高学生流连网络,没有办法遏制,这是一个时代的大走势,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转变自己的思路,积极尝摸索讨职高语文在以网络为主的信息社会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走进职高语文课堂。
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程红勋教授提出门路式学习法是当代中国解决学习不足的四大案例之一:它要求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学性不断成功结合起来,在人的内在世界里发生作用,并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水平的进展机会,是可操纵的差别化教育;它注重过程教育,夸大教育过程质量才是真正的教育质量,有过程活动人才会真正地体验、感悟、天生、创造;它引导学生自定目标、自找办法、自我评价、自我负责。
网络走进课堂,根据课文、课堂、网络三维联系的梳理,可以通过两个阶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教学对策实施的两个阶段

思索课文、课堂、网络三者之间的联系,参照程红勋教授提出的门路式学习法,通过不同的链接组合,可以形成一个难易程度成门路状的教学结构。
第一阶段:把语文课堂带进网络生活。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课前在网络上搜寻跟课文有关的内容进行预习,或者引导学生课后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课文的解读。本阶段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又分成“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两个小步骤。在这个阶段主要让学生和网络连接起来,培养学生借助网络主动学习的素养和习惯。
第二阶段:把网络生活带进语文课堂。教师安排学生在浏览网络的时候,收集值得思索、欣赏的与语文、生活相关的信息,并以“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思索、切磋,以期能够改善日后的生活品质和对策,提高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在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对生活进行关注、思索和改善的能力,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品性。

三、探讨与实践过程细说

(一)课前把“语文课堂带进网络生活”是学生借助网络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铺垫期

以课文入手,课堂上老师布置预习项目要求学生在课外上网完成,并在下个课时展示交流,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致。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学革新教学论文之所以没有太大的进展,就是由于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在学生眼前地进行着。所以要选择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起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课堂。此外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近况,让厌学的学生马上自主学习,这是不现实的,只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使其语文学习和网络挂钩。
作为整个开始实践探讨的起始阶段,它基本的阶段特点如下:
1.课文解读的单一化。由于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解读的自由性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
2.学生接触网络暂未思索。学生对网络学习还是被动接受的,他们只是按照教学设置的项目完成学习任务,还没有把自己的思想介入到网络中。
3.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在第一课时中,非常明显,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
参照学习内容和阶段特点,本阶段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为“收集整理资料”,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浅析,依据确定的项目,在网上收集整理资料,并做出适当的归纳总结。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和网络初次挂钩,让他们意识到网上也可以学语文。

(二)课后把“语文课堂带进网络生活”是学生借助网络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借助学生对网络的爱好,要求学生立足课堂解读,根据在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进行深度学习,逐步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实现自己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思索。
在实践中,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1.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文本的解读放在了课外,学生按照自己学习特点、课文特点、教师的引导,重新进行深度思索,使语文课堂能够和生活场景进行近间隔的沟通。
2.生活化的文本解读。在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语文技能的同时,职高语文课以以课文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课本是死的,人是活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职高语文必须回归生活、回归人本。
3.自主性的文本解读。教师以第一阶段的课堂主导者的身份,逐渐转变为整个语文学习的组织者,规划课堂的整体走向。
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拓展课文。学生拓展课文是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网络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行独特的思索,展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语文素养和水平。比如发表读后感于自己的空间、博客、微博等,或者对相关文章、事件作出自己的评论,也可以把课文转换成剧本、歌词或者微电影的形式等等。
通过自读文本,形成理解,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初步能力;教师通过课堂上的不断肯定、欣赏,逐步完成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塑造。对文本解读的自由化、生活化,于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了语文就是生活。

(三)“网络生活带进语文课堂”是学生借助网络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期

在这个阶段当中,主要安排学生对网络热门、经典事件进行讨论、解读,以而形成全员经验,转变学生日后的生活。由此一来,课堂教学不再只依托文本,教学点的选择更具有自由度,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开始向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靠近了。
进展到最后阶段,它特点中的网络因素就更加明显了:
1.学生以课本当中解脱出来,开始走进生活,思索生活,语文真正地进入了“大语文”的状态。学生的语文素质、生活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2.通过网络的介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独立学习、主动学习、思索的能力逐渐养成。

3.课堂的组织方式由于课文的不再单

一、使语文课成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它更多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把它归为最高的一个阶段,我们还是本着“语文即是生活”的理念,语文是用来提高生活素质的,语文不仅仅是对语文课本的狭隘记忆和理解,它应该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读能力,这也是我们职高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能够思索感悟就是为塑造“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四)“一人一机”是“网络生活走进语文课堂”的未来式

在上面提到的三个阶段的方式中,对网络的利用都是安排在课外,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条件的限制。现在的课堂,基本上是一生一桌一椅,条件好点的就是教室里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装置。这就限制了学生不能够即时地利用网络进行课堂学习。这是一个局限,但是所有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在局限背后也培养了学生自学、预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和信息社会的进一步进展,在不久的将来,在45分钟的课堂上,一人一机,并且每个机子通上网络是很有可能的,在这样以网络为主的新型教室里,职高语文课应该怎么上呢?
实践表明,上面三个阶段课外的网络操纵都可以安排到教室里完成,而且学生的反应会更快,但是为了避免学天生为网络的俘虏,我们在这样的情形下要留意课程项目的设置,一定要激励学生自主思索,牢记网络仅仅是一种工具,学会思索才是最主要的。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参见王海芳.职高语文冲浪信息时代[J].

(梅海江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3154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