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与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24325 浏览:10824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学活动渗透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20160-01
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推动教学论文每个学生的健康进展。实践证实,要使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作用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把好语文教学的三个关口是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关键。
1.把好备课关。教师在备课时不仅备教学目标、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学环节,更要浅析学情。围绕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进行浅析,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不足、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介入)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把好这一关,就即是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
2.把好上课关。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由于不喜欢教师而放弃对这门作业的努力。而且,由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加,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实在,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不足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很多逃学的孩子,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在学校没有找到归属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他们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与称赞,常常遭到冷落、忽略、讽刺、挖苦,甚至唾弃。于是,书包一扔,将自己抛入社会的洪流。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选择用自己的心去爱抚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选择永远的执法官、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都将对学生的健康进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留意教育机会的同等和公平,留意个别差别和因材施教等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实在都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3.把好课外运用关。课堂上每一个巧妙的设计,每一点言传身教,都离不开课外的实践运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巩固和实现。如,在语文课《两只小狮子》的教学中,我以课文中的“苦头”这个词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了那些苦头,是怎样对待那些苦头的。有的学生说,碰到不会读的生字查字典;有的学生说,不会削铅笔,让妈妈削,等等。我并不忙于下结论,话锋一转,说:“课文里的小狮子也碰到了苦头,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对待苦头的?”我指导学生读课文,找出小狮子赶吃苦头、苦练本领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只狮子怎样吃苦头练习本领的,想一想小狮子在滚、扑、撕、咬的练习中有可能碰到那些苦头,议一议小狮子哪些地方让人感动,读一读,读出自己对小狮子的敬佩之情。这样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要掌握本领,到达成功的顶峰,必须吃苦头,付出汗水和心血。随后,我又指导学生反复品读狮子妈妈的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学生领悟到真正的狮子必须有生活的本领,勤劳、勇敢、会吃苦、不依靠父母。这时我再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回到原来的话题:你们是不是能像小狮子那样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苦头?这样的教学水到渠成,终极使学生悟出:只有不怕苦、不怕累,刻苦学好本领,长大后才能独立生活,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只有将这种教育深入到生活中,与实际相联系,才会使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获得永远的生命力,获得健康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夸大:
(一)在课文中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推动教学论文德、智、体、美的和谐进展。对评价也做出倡议: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介入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推动教学论文每个学生的健康进展。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以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根据语文将文、情、理合为一体综合性极强的特点,寻找其间蕴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古希腊一位哲学家在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时问:“如何清除旷野里长满的杂草?”答案是:“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策略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惟一的策略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让美德占据学生们的灵魂,把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统一起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全面进展。
(二)在授课的组织方式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进展。如在口语课“我会拼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各种拼图,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产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的愿望,这时可以创设“夸一夸自己的拼图”,“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让学生写下赞美拼图的话语,拼图完成后,组织一次展评,师生共同评议、欣赏。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益于健康活泼人格的形成,既加强了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革新教学论文、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很好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语文课程要扩大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时空领域,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把语文教学与日常教育工作、心理教育结合起来,使日常的教育工作成为继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之后的又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与渠道。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学科教育毕竟不是心理教育课,而应该把心理教育贯串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