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28034 浏览:1305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今世界经济的进展正经历着由数量型增加向质量型增加的转变,市场竞争也由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可以说,对质量的严格要求是任何领域、行业进展的条件,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以质取胜”是在新时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贝。同样,教育关乎人才的培养、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振兴,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重视语文学科和生活的联系

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被束缚在课堂的狭小天地,脱离了生活的大课堂,教材内容不能充分展现,学生获得的知识显得僵硬、枯燥乏味。语文教学不能单纯为了教而教,而应打破这种单纯的、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如何让学生学得生动而有活力。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应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通过语文教学,开拓学生视野,进展学生智力,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可见,语文教学更应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再以生活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实在,语文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以及语文学科自身特点也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生活化。语言来源于生活,语文诠释生活。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更新语文,用语文感受生活,学会生活,实现以文本语文转化为生活语文,具备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生活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食粮”,让学生觉得有米下炊。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俗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体验生活,思索熟悉,让学生以生活中有所感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迸发出写作的灵感;让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这样也就不会一拿起笔来就感到无处下手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意和自我见地的文章,避免了落入千人一面的写作窠臼里。另外,生活为学生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比如,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谈、书信来往、新闻报道、路边的广告牌、产品说明书、相声、歇后语等,都是写作的素材。
此外,语文教材运用生活化的手法体现。我们通常习惯把教材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照搬过来,按照教材的系统去组织教学,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转变这种单一的运用方式,把教材与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展,才是语文教材生活化进展的方向。如《致女儿的信》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启蒙,文字蕴含的哲理、包涵的深情,让学生在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阶段对人生、道德、爱情、事业等有所思索。

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导致我们的教学一切以考试为中心,教学死板,学生学习被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进展。新课改中明确了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运用,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进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进展。因此,传统的教学评价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应革新教学论文教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一些。
1.教师除了公道地利用考试这个评价方式外,还应收集一些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教师可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学习档案袋,档案袋中的内容选择与评判标准都应有学生介入,里面可包含学生平时的体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每一阶段的成绩测试。
2.教师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学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我不行”的自我暗示,影响了进步和心理健康。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转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变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以克服因评价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3.教学评价的主体应打破单一性,由只有教师评价转变成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社会等都介入进来,多角度、立体化地评价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作用,进行家校联系,发挥社会的监管作用等,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为我国的教育进展、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出谋划策。
4.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学会总结。学生自我评价要以阶段测试成绩、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教师的语文学习要求为依据,认真检查自己的预习、上课、作业、温习、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在学生完成自我诊断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比较反思,将自己现在的学习水平和情况教学论文与前一阶段进行比较,看一看自己哪些方面有了进步,哪些方面较差,自己应如何改善,以而提高自我。

三、进行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学习

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融会贯通,在教学中加以综合运用,让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特点看,语文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人文性决定了综合性学习的上风。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缺乏相关的资料,而是要有具体、有效的策略,这样才能落实综合性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找准契机,大胆整合,就能有效地实现学科之间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比如,详实的史料、成语故事、文化积淀等都是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如在教《登飞来峰》这首诗时,我先利用历史知识向学生讲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由于1069年开始的新法触动了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使得变法终极走向失败。面对现实的打击与排斥,王安石才发出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叹。通过这种讲解,学生才能深刻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又如,方言、自然风景、舆图、生态保护等是语文与地理学科整合的入手点。如在讲《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通过展示《云南省舆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西双版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性是两者整合的条件。语文是熏陶感染的提升作用,思想政治是夸大道德法制的规范作用。此外,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形态、风土人情、礼节、习惯和语言规律等是语文与外语的契合点。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语文教师要想焕发其生命力,必须着眼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捉住“教育为未来奠基”的教育真谛,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革新教学论文,那样我们的语文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
(责编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