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6562 浏览:217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看不懂题目要求,错误领会题意而导致答错题目的现象屡见不鲜。要转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推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育观,推动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首先,要处理好语文教学课内得法和课外阅读的联系,推动教学论文课内得法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要正确处理好课内得法与课外阅读的联系,就应该看到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和主要对象。我们拓展学习,联系生活。首先必须立足于教材,让学生直面教材。研读教材,以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课外学习资源,让教材成为链接课内外、沟通校内外的桥梁。课文是精品,文质兼美,是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审美情趣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丰富并深化课文的阅读学习。
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设计教学,大力发挥课文的典范作用,善于引导,公道迁移,利用所学知识技能,用足这个“例子”,让学生在课内得法——得到解决同类型不足的规律和策略,再以此为据选用、设计课外语文素材加以强化练习,自然形成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就有可能了。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如在教学老舍先生的《猫》一文时,我是这样处理有关“大猫”的段落的。一是引导学生摘录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一句作为统领全段学习的中心句。二是紧扣“古怪”一词,让学生在文中找找划划,感受猫的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让学生感知猫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三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对于句式“说它……的确是呀……可是”的赏析以及运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时,我逐步以课内练习拓展到课外发挥。如先引导学生根据第2、3自然段的内容用上句式进行说话练习,既巩固课文内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练习,再引导学生联系课外生活进行想象说话。当学生在感受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时,就可以感受到他对猫咪深深的喜爱的。
第三,在课内得法的同时,使语文“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要让学生真正“得益于课外”,我以为必须注重以下一些:
1.认真开展语文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中有限的社会生活的同时,引进现实生活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丰富生活见闻。广开听说读写甚至动手操纵的练习之路,让学生试读、试讲、试作探究、试作实践,让学生带着课堂上的收获走向社会,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课堂,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将语文知识转换成能力,养成好的习惯,练就终生受益的语文技能,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终纵目标。
开展语文活动的方式应不拘一格。如学习了写景抒怀的散文后,可以让学生观察、记叙、描写本地某处或某个季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用大自然的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学习了记叙英雄模范、名人传记后,组织学生收集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家乡名人传说,为他们树碑立传,激发学生进取精神等。课堂上,可以经常性设计“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演讲、朗诵、报道新闻等;课外可以组织古诗文诵读、民谚民谣收集、宣传标语仿写等。专题性语文活动课如辩论会、演讲赛等,还可以按课本中“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组织进行……通过语文活动,学生渐渐领悟课堂上所学的语文知识,是生活的需要,以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2.开展广泛的、富有成效的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吸收的过程,说话和作文是语言运用的过程。要写好作文,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两条是生活的积累和语言的修养。在阅读中学生掌握大量词汇、各种句式的表达方式,写作就有了基础。同时,通过阅读扩充知识,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获得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才能自如地驾驭生活当中积累的各种素材。在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指导时,教师要坚持五性:
目标要有层次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别,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
内容要有广泛性。鼓励学生以生活出发,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各种不同领域的读物,满足公道的时尚需求,解决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中的困惑;
策略要有多样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阅读策略是提高课外阅读效率的金钥匙;
体验要有独特性。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留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评价要有激励性。新课标以为“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加以引导。”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着眼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健康进展,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之路,就可以彻底转变学生对语文“厌”“烦”“难”的近况,重拾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李新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