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22884 浏览:1051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倡导素质教学,关于“素质教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走了样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一样,被学生、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广泛批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学生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本文就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熟悉。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积极性;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1)07-0083-01
教学之余,常听到同事们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顽皮了,他们不听老师的讲课,还在下面搞小动作。”究其理由,是教师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提高课堂质量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其目的是推动教学论文人的进展。语文教学也同样,必须把学生的进展放在首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尽快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习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进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也明确的指出了语文课和语文老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天生为一个真正的人。因此,我以为: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学生是达到这个目标的主要途径。
为了这个目标,我以为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不妨以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提问方式,调动积极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的教法,总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固然,老师力求提高不足的质量,但仍有一种过于严密“监护”学生的感觉。学生也产生了听以老师指令的依靠感。要使学天生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发现不足、提出不足、解决不足的能力,就要求我们必须实破传统的“师传生受”的观念,转变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两年,试着以“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提不足,自己来解决不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如教学《穷人》这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文章层次,提出相应不足:桑娜一家生活怎样?桑娜怎样对待西蒙的两个孩子?渔夫又是怎样对待西蒙的孩子?等等。在他们对文章有了整体了概念和层次的概念之后,再引导学生就课文重点、难点部分进行质疑,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对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的那段复杂矛盾的心理描述,我引疑发问:“你读了桑娜的内心活动之后,觉得可以提出什么不足来探讨?”经过思索,学生提出了“桑娜想到什么?”“她忐忑不安的理由是什么?”等不足。在学生对上述不足作了回答之后,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把这段话进行分解,根据桑娜想到了具体的人和事继续提不足,以达到对桑娜的内心世界作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在充分的酝酿之后,学生又提出:桑娜都想到了谁?考虑到这些人的什么不足?这说明什么?读了这段话我们了解到桑娜是一个怎样了人?接着我又让他们对题作答。学生回答是:桑娜想到渔夫,考虑到“够他受的了”,说明桑娜对丈夫的体贴;想到孤儿考虑到只有抱回她们,说明桑娜对孩子的怜爱;想到自己,考虑到会挨揍,那也心甘情愿。说明桑娜是一个纯朴、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人。学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把这段话作了剖析,研讨,理解起来就轻易得多,也深刻多了。引导学生自问自答,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而且有利于锻炼他们,自行探讨不足的能力。
2科学评价,着眼创造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优秀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回答,以不轻易使用“不对”、“错”这些字眼。由于他们知道,这样的评价会打击学生积极性,滋长怯懦畏惧的心理。心理学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判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离开了勇敢,实际上就陷进了平庸,就取消了求异思维,取消了想象,取消了独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科学性。另外,要鼓励学生勇敢地争论,不但对同学,对老师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倡议。对学生的独立见解,只要是经过认真思索提出来的,哪怕有几百分之一的正确成分,教师都应抱百分之百的欢迎态度,给予肯定。这样才能增强他们信心,使他们勇敢地去探讨知识。我们应该留意评价的科学性,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健康进展。
3革新教学论文练习方式,培养自主性
要在教学中真正形成“人自为学”的生动局面,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跟随老师的主导而登堂入室,进而自身“修行”进取,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会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培养这种自主性,就要革新教学论文练习方式。“布置练习”这是一句常用的教学用语。这个“布置”,带有指令性质,能不能来点儿“弹性”,让学生有自主的余地呢?比如造句,采用“自由造句”,即用教材的某些规定的词语造句,也鼓励学生另造,学会什么词语,就用什么词语造句。句式不限,数量不限。
4化静为动,强化感受性
让学生动手操纵,介入教学,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做法,可是长期以来,“动手操纵”多出现于数学或其他技能课堂,语文课堂上学生动手机会少。实在语文课让学生动手也是相当必要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动手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二是“做”。至于“写”,老师们大都重视起来了,而“做”却被忽略了。笔者以为语文课上让学生动手“做”,可把语文课本爷鹤抽象事物、概念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充分感知建立表象,使他们摆脱感性知识材料的束缚。将感性活动与操纵活动相结合,顺利形成概念。教学《詹天佑》这课时,可先让学生动手画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再让学生用泥土做居庸关、八达岭隧道模型,然后分别采用“以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凿隧道模型,来感受詹天佑采用这两种办法的实际操纵过程。最后,让学生制作“人字形线路”来体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驶路线。这样操纵可以使学生亲身感知,强化感受,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培养学生动脑又动手的能力。
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