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实践与思索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22718 浏览:987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是具有时代活力的生命课堂,对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和进展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这样的课堂可以借助网页,丰富学习内容;运用课件,重组现行教材;走进网络,转变阅读方式;基于博客,拓展写作方式;利用影视,加深情感体验。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进展的人才。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整个社会。语文作为一门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不能不受到整个社会变革和教育进展的影响。心理学探讨成果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中视听两项合计达94,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单凭视觉为25,单凭听觉是15,视听结合可以达到65。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形声并举、音像同步地同时刺激学生的各种感知觉器官,以而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标准》)也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进展。”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一环,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是具有时代活力的生命课堂,对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和进展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

(一)借助网页,丰富学习内容

传统语文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语言文字,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图像、声音、视频的运用与文本一样便利,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表达思想的共同方式。尤其是网页的引进,大大丰富了学生语文学习内容。
学习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时,我充分借助网页的功能,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美丽而简洁的界面,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丰富多彩的内容,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根据教学的需要,网页上设置的栏目主要有“课堂探究”、“解释小序”、“怀念子由”、“知人论世”、“古词新唱”、“咏月诗词”、“苏轼遭遇”、“苏轼饮食”、“苏轼诗词”、“迁客汇集”和“我的作业”等。新课引入后,我点击“课堂探究”和学生共同学习《水调歌头》一文,通过互动交流,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基本含义。以学生对词中没有写到是中秋的异议,引出学习“小序”,学生通过“解释小序”明白了“小序”已经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与写作目的。同时,以“小序”也引发学生对“子由”是何许人的探究,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学习苏轼和子由的联系和感情,通过探究,学生便很好地理解了词中的“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时,我捉住“小序”中“兼怀子由”的“兼”字,让学生思索,再一次引发学生探究,通过探究得出作者写作的另一个真正目的:借助月亮表达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在真正理解文章的立意之后,我就分小组放手让学生在网页内容中探究中国文人是怎样对“月亮”和“中秋”寄托感情,并作为作业上传到“我的作业”。
以上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已经打破了单一的文本教学,而是以文本为载体,创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相关知识。由于网络的容量大和交互性强的特点,可以为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更高的效率。本课的教学,不仅很好的学习了本首词,还拓展到对“月”和“中秋”的探究,这样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拓宽了学生视野。

(二)运用课件,重组现行教材

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大都以单元编写,每单元的课文内容往往围绕同一个主题,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比较单一,某篇文章只能出现在某一个主题单元,还不能充分挖掘其全部作用。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把同一题材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重组,让体熟悉某一题材的写作特点或某一作家的作品风格、思想个性。在初三总温习时,利用课件重组的语文教材,可以大大提高温习效率。比如诗词温习,对于古代诗词部分我们应注重整体把握,假如依旧按平常的诵读指导,语言品析、情境创设等策略,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假如运用课件,那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把同一内容的诗歌归纳在一起,如写“春”的有王维的《初春小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杜甫的《春夜喜雨》等,同样也可以把写“夏”、“秋”等诗歌归纳在一起;又可以把同一主题的诗歌归结在一起,如以“乡愁”为主题作品,可以把王籍《秋思》、岑参的《逢入京使》、王维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归结在一起;还可以把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重组到一起,如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等作品归结在一起,让学生深入感悟作家的人生阅历和作品风格的转变;同时也可以编辑一些图片,让学生选恰当的诗句配图,运用各种形式,学生在一堂课中可以理解多首诗歌的作用。又如综合性学习的温习,综合性类试题文字量较多,单凭口述或抄写既费时学生又不易掌握,但假如运用课件,就大不一样。教师可以把同一地区的试题进行纵向归纳浅析,也可以把同年不同地区的同类试题进行横向比较浅析,这样的课堂不仅容量大,效率必定也高。

(三)走进网络,转变阅读方式

我国现有2.5亿的网民,“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的梦想已然成为现实。2003年,中国只有51.7的识字国民阅读纸媒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个百分点。另一个调查显示,95.3的人经常上网,上网的目的依次是:增加见识、收发邮件、网友聊天、游戏娱乐、寻求刺激、阅读故事、熟悉电脑。网络阅读已日占主流,很多读书人已经养成网络阅读的习惯,中国图书商报与书生公司今天联合发布的“2006中国电子图书进展走势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中国电子图书总量达53万种,全国电子图书读者达到4300万人,其中31岁以下读者占74%。网络阅读既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走势,又是文化“快餐化”的必然结果,网络阅读正转变青少年的阅读方式。
学习八年级上册《背影》时,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发表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的观点,再让学生找一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一个小组。各小组分别找一篇与《背影》有联系点的文章,以一个或多个角度对所选文与给定文进行比较,浅析它们的异同点。各小组把自己的结论做成一组幻灯片(网页),简明地反映出自己的观点。并把你所选的文章连同你的结论材料一并放入论坛中。全体学生阅读母题中的其他文章,对他们的结论进行浅析、质疑,在论坛中谈谈你的看法。通过一周时间的网络阅读,意在引导须生健康进行网络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四)基于博客,拓展写作方式

博客源自blogger,指借助互联网拼搏且具有拼搏精神的人。把博客引进写作教学,可拓展传统的写作方式,并体现两大变化:①以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写作效率,这不仅体现在文字录入的速度快,而且可以随意抄写、复制、补充、删除等,大大节省人类耗费在写作中的重复性劳动。②图文并茂的个性化写作方式。利用计算机写作,符号、图像、声音乃至三维动画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频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作品中,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片、图像、动画等,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年前,我在“博客中国”上建立一个以班级命名的“启航网志”博客(blackqihang.blogdriver.com),指导学生使用博客后,把它用于写作练习。第一次让学生用博客写作是在教学《孔乙己》后,根据文章结尾的“大约”、“的确”两词,让学生以《孔乙己最后的日子》为题续写作文,并把作文发表在博客上。由于博客对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而且学生对博客很好奇,学生这次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大量美文在博客上出现。我在学生的作文下面写出“评论”,公然让学生查看。在写作和批阅的同时,我还发动全体学生共同介入,互相阅读同学们的作文以及老师的“评论”,并在博客作文下发表自己的“评论”。通过这次习作练习,我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积极性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提高。以这以后,我布置的作文都让学生在博客中完成,全班36位学生都在博客上完成作文。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写作生活中的随感随想,并发表在博客上。学生的写作量大大提高,通过师生、生生的交流,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活,写作能得到培养,在博客上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一学期下来,除了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不能把习作输入电脑以外,我把其他学生的所有习作印成一本小册子,取名为《博闻启航》,这些作品学生爱不释手,其他老师也很羡慕。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