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还“政”于“民”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8346 浏览:324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目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已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对此,新课程计划和新教材编排都已作了有益的尝试。那么,怎样才能既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又切实减轻师生的负担呢?笔者以为,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学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变旧方式中教师制约教学论文教学进程为师生互动、师生合作、共同作用的新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真正做到还“政”于“民”。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可见,只有教学生以行之有效的策略,实现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由教师到学生的转移,才能达到“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教”之教育目的,才能在减轻师生的负担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论述探讨和教学实践,具体谈一些对策:
一、不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业务能力,是实现还“政”于“民”的条件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是以事工作和学习的基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习、交流和表达都离不开它。语文知识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系统,它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这就决定了在基础教育中肩负重要使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厚而又广泛的知识底蕴以及灵活科学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能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及时地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时,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在授课时,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为还“政”于“民”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还“政”于“民”的基础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以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说明假如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对新知识的探求。所以,教师一上课,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其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探求新知识的,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导入到教师特意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带着高涨的去学习。我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不足:有人说,刘姥姥进贾府,如同到了天宫,眼花缭乱,不知云里雾里。那么,作为贾府宗亲的林黛玉在进贾府时的情形又是怎样呢?这样,一开始,就把两个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也不同,但又有着相同经历的人物推到了学生眼前,引起了学生的思索,激发了学生急于求知的,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还“政”于“民”的关键

叶老说:“大凡传授技艺教学论文,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又说:“……练成技能技艺教学论文,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可见,即使运用再好的教学技能,先容再好的学习策略,假如教师仅满足于“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还“政”于“民”还是一句空话。因此,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尚是关键之举。
自学能力具体来说包括能熟练使用工具书,能确定学习重点,掌握吸收积累知识的策略和敢于质疑、善于析疑、勇于解疑的能力以及自练、自测、自结的能力。自学习惯有心理的,也有行为的。良好的心理习惯主要是指克服了过分依靠他人的不良习惯后所形成的主动探求新知的习惯;行为习惯则包括了阅读、写作、听说等方面的习惯,只有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能克服以往那种教师讲的精疲力竭,而学生却不知所以的不良现象。
四、把课堂留给学生,把教师以课堂教学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是还“政”于“民”的具体体现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生字、生词需要教师讲解,写作思路需要教师帮助理清,写作特点、写作策略需要教师归纳,主题思想也要教师明确。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其积极钻研的热情受到压抑,其鲜明独特的个性得不到进展,其开拓革新教学论文之精神根本就无以体现,他们一旦离开教师,就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以。当然,教师假如能转变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一定的自学习惯,这一方式便不难被打破。做到了这一点,既可以把教师以繁琐的课堂教学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其有充裕的时间丰厚自己,把握教材,又可以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把课堂当做自读和练习的舞台。
五、拓展课本知识,进行思维练习,为学生插上想象与联想的翅膀,是语文教学还“政”于“民”的终结和目的所在
不管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思想,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如同千条河流汇入大海一样只有一个: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具有开拓革新教学论文精神的能力型人才。因此,还课堂于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只有在这时才能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环境特点拓展思维:
面对如此豪华的生活,我们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全部继续,还是全盘否定?
不足一经提出,真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介入热情极大地高涨起来。经过深入细致而又广泛的讨论,一个观点脱颖而出:我们向往这种豪华的生活,但是果断反对贾氏家族取得这种生活所采取的手段,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劳动,去建造我们美好的生活。我以为这样的观点是相当新奇的。同时以为只有到这时,教学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算得到了真正体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