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育优化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33165 浏览:1556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实施新课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今天,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推进语文教学优化呢?

一、调动情感元素

语文教学是一种艺术,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的时候,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感动学生,要做到“声情并茂”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布满情感的语言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治情操。如何使语言做到“声情并茂”,具有强烈的情感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上课时要满腔热情;一是教师上课时情绪要饱满。讲课时的声调要抑抑扬,音量要恰到好处,要根据教材情感内容的需要,或高亢激奋,或深沉缓慢,或直抒胸臆,或蕴藉绵长等等。倘若情感平淡无奇,教师“中气”不足,一个音到底,学生只能打瞌睡。但是如何才能增强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激发他们的热情,一心一意地沿着教师的思路去行进,课堂才体现出应有的活力呢,关健是教师要充分运用多种语言形式,除了口头表达的语言,教师还要利用身体语言(动作、表情、眼神等)形式来辅助教学。教师既要当好“导演”又要做好“演员”,倾注所有的感情,进入角色,这样,学生对枯燥的语言就会产生兴趣,以而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时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就更加牢固了,师生互动的情感就在这活生生的文章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二、调动认知情绪

语文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工具,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元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重视揣摩课文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然后经过品味、鉴赏的过程,不断地感染着学生的心灵,陶治着学生的情操。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津津乐道,却忽略了当中所隐含的一个“情”字。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熟悉情绪,努力激活情感元素,让学生专心感受,悉心探究,即使是一字一句,也会“窥一斑而知全貌”,以而有助于把握课文内容的精华。课堂教学实践证实:假如我们调动了学生的熟悉情绪,往往就能感动学生的心灵,他们就会和课文中的人浑然一体,他们忧愁、哀伤、激奋的情绪就会体现出来,以而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讲“听潮”时,千万不可忽视作者向往大海、喜欢大海的思想情感,以此激发起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讲古典诗词时,我们不能忽略苏东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丽、李白的浪漫等。作者的情感无不体现着他们对人物褒贬、抑扬的思想情感,同时也应证了古人所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三、注重情感投入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是:自主、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情感元素的投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假如只是让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吸收,那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只有通过积极主动地思维并感动过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才能刻骨铭心,永记不忘。学生是一个鲜明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有经验的教师总会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倾注情感学习,以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心理学探讨表明,假如学生熟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角色,他们会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浅析课文,谈自己的观点,发表对文章的看法等。教师要创设情感的机会,多让学生介入教学实践活动,投入情感让学生接近自己,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进行讨论,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作正确的引导。因此,我们在讲授小说、戏剧的时候,让学生演角色进行表演,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然后去感受文章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而让其他同学加深印象。比如在讲折《项链》时,我让两位同学扮演“玛蒂尔德”、“玛蒂尔德的丈夫”的角色,并作表情对话,并加以适当的动作和眼神。由于平时注重这方面的练习,再加上学生满怀情感地投入,结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责任编辑邱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