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4699 浏览:142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推行,高中语文课标转变了历年来教学大纲的很多提法,增加了不少文学名篇和古诗文阅读篇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途径,但相对于涵盖文、史、哲、音乐、绘画、建筑,融儒、释、道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课本的内容连冰山一角都谈不上,其覆盖面极为有限。这些限制中除了文本本身以为,当然还有多种因素制约。尤其是评价方式的单一化,在一时之间很难有所改观,目前然以高考作为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而升学率的高低也成为评价地区、学校、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方式。在应试利益的驱动下,在“考试文化”的指引下,语文教学依然围绕高考考什么,老师就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更有甚者不少学生以为背诵古典诗歌、文章是很费时间的事情,直接让老师告诉他们哪些是考试特别是高考的名句,他们直接背诵就得了。于教师而言,一方面想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接触文本或者可以更为直观的去感受传统文学文化,另一方面受着教学时间、课时安排、外界条件和考试评价机制、家长期待等各种限制,让学生与实实在在的物质精神文化擦肩而过,这又不能不说是一个两难的不足。
对于这些不足我们该如何时解决、如何解决,我想此轮新的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借助革新教学论文的平台逐渐转变现行教育教学中一些不公道的做法。如何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并有选择性地走进传统文化,我们不妨先以课堂教学入手:通过吟咏诵读,营造出极富诗意的课堂。熟读成诵之后,文章的内容、诗中的精华自然可以为我所用,成为自己的积累。吟咏诵读可谓是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古人读书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忘乎所以,由于进入了诗歌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中,亲身感受之后才能有所感悟。
其次,我们可以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入手。既然学生喜欢图画阅读、声音阅读,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投其所好”,借助现代试听手段来丰富课堂。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的、无力的,难以表达出内心丰富而多变的情感体验,这个时候我们换种方式或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或以一幅优美的画作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尤其是在诗歌的学习中,语言的无力感就很明显地体现出来了。以高一必修一中《大堰河我的保姆》这篇文章的学习为例,在自习时学生诵读诗歌之后,笔者询问他们读后的感受,学生普遍反映没有诗味儿,远不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与戴望舒的《雨巷》那样引人入胜。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选取了一段配乐诗朗诵,其音乐非常感人,节奏不断变化,将诗人不同阶段的情感正确、生动地体现出来,而朗诵者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住了诗人的情感进展脉络及对大堰河那深沉、真挚的爱,因此朗诵极其入情,达到了催人泪下的效果。听完之后,我再次问同学们对诗歌的体验,他们第一感受就是有种想哭的冲动,并且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儿子对母亲发自内心的爱。此外再将学生理解困难的诗句稍作点拨、扼要教育论文先容了艾青本人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经历,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对乳母的深深眷恋。
再次,我们可以让学生留心身边的传统。比如传统的节日中的清明、端午、中秋、春节、元宵等。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历史故事,包含着我国先人的聪明、思维方式,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形式,传统节日文化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情趣,这与新课标所夸大的“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契合。在去年中秋节,就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了解中秋的由来、相关的传说,交流中秋节的习俗,同时回顾古人诗歌中体现中秋、月亮的诗句,同学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被调动起来,一下子背诵了几十首与中秋、月亮相关的古典诗词。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有地域特点的建筑、风景来传递传统文化。比如四川各地的古镇,川西民居,让学生比它们与所见过的其他地方建筑的差别就能很直观地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别。而我们身边的名山大川:比如我们峨眉、青城不但要知道风景的优美,还可了解其源远流长的佛教和道教文化。了解家乡四川的文化名人:三苏、李白、杜甫、陈子昂,司马相如等人,借助他们的逸闻趣事来学习他们的文学经典。我们可以以金沙博物馆、三星堆等出土文物中感知古蜀王国的辉煌和先民的聪明,成都举办的非物质遗产文化节中也可以很直观地去感受蕴藏在民间的艺术精品。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去感受传统,感受文化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关注文学、文化进展近况,形成大语文的观念,而不是仅局限于语文课堂。
最后,还可在考试中渗透部分传统,以此作为导向,让学生去关注、关心传统文化,这一点在必修教材已经有所体现,比如《优美的汉字》《巧妙的对联》等专题的设置就可以促使学生去关注我国的汉字文化。有人说:“汉字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永久的向心力,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百科全书。”“一个方块汉字,就是一个天地,一个世界,一种历史,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希望和寄予,一个美丽不老的民族抽象;一个方块字,就是巍巍泰山、滔滔黄河、茫茫神州的代码,它有如光辉四射的彩霞、震撼世界的雷电、浇灌大地的云雨,有说不尽的美丽。”当我们真正走近汉字,尤其是造字之初的甲骨文才会发现原来它是那么的可爱,而祖先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会有很多意料之外的收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