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内容应有选择性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28645 浏览:1312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使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手段,而且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孔子对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就是在实施审美教育。可是,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审美对象抑或审美过程。它为教师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也正由于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又决定了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内容上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一、用自然形态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家描摹山川河流、名胜古迹、花鸟虫鱼,都能状形表味,绘声绘色,这是作家的审美体验。读者阅读这些文章见形品味,闻声见色,则是对审美客体的间接审美体验。在这两种不同的审美体验中,自然景物的形色声味始终是审美过程中的情感载体和关照物质。语文教学中就能忽略这些审美客体对学生造成的审美感受。以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以“作家如何如何写得好”为重点,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体验“祖国河山是多么多么美”,进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用社会精神美进行英雄主义教育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民族英雄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夺目光辉。屈原“高驰不顾”“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节操:司马迁“哑忍苟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壮举;文天祥凌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白;龚自珍革新弊政,“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疾呼;陈毅身陷绝境,“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豪情……哪一个不是洋溢着为崇高的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之美?这是民族和革命的英雄主义,是社会斗争的崇高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的激发,给学生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引起强烈的共鸣,民族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永驻学生心灵。

三、用普通劳动者的优秀品质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为人类酿造最甜最美的生活,他们不辞辛劳,不怕牺牲,爱憎分明,铸就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顽强不屈挖山不止的北山愚公,勤劳勇敢乐观活泼的少年英雄闰土,自觉照料小茅屋方便过路人的“边疆雷锋”梨花姑娘,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科学家袁隆平……课文中许很多多这样的劳动者形象,其优秀品质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眼前,走进学生心里,学生自然会肃然起敬,受到美的教育。

四、用悲笑剧效应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

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该爱什么?应该恨什么?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这是必须解决的重要不足。政治课可以通过论述阐述、事实浅析、逻辑推理来灌输,语文则宜用形象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可行之法当首推审美教育中的悲笑剧效应。窦娥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的血泪控诉;孔乙己被丁举人残酷地打断腿后的悲惨遭遇;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陋嘴脸;奥楚蔑洛夫警官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滑稽表演……无不让学生在扼腕慨叹中熟悉到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产生鲜明的爱憎感情。
在语文教学中,对审美教育进行正确定位,认真开发审美教育这块教学资源的宝地,无疑会使语文教学的远景更加广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