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练习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32154 浏览:1468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口头表达能力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其高低之分制约着语文教学的时效性。本文总结了初中生口头表达的不良现象,并浅析其理由,就“正确、简明、连贯、得体”总结出相关的练习策略。
关键词:口头表达能力简明连贯得体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两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课堂上,学生的口头表达往往不尽人意,因而课堂时效性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些感受。

一、以浅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近况及理由入手

(一)近况:教学中发现如下值得关注的口头表达现象:

1、回答不足时,有的声音太轻,甚至不愿意开口;有的只讲一两个字、词或短语,干巴巴的,缺乏完整性;有的答非所问,表达不清,没有条理性和正确性;有的只看不足的表面,看不到不足的实质,思维不深入;还有的摇摆无措,仪态不佳。
2、在课堂讨论和课下交谈时,不能围绕中心发散式讨论,不着边际,避重就轻;有的说话人不能正确理解人际交往双向性原则,不能尊重听话人,不考虑说话的场合、对象、环境等因素。
3、在有关口头表达的题目回答中同样有着着答而非所问、表达不清或不完整、措辞不得体等现象。如:世开幕在即,让学生写几句想对上海人民说的话,学生乱写一气:“我骄傲,我自豪”,“恭喜,恭喜,恭喜你啊”“世博在你家,防盗靠大家”等等,让人哭笑不得。
4、广播传媒发达,电脑网络普及,虚拟交往方式增加,口头言谈减少了,人变“酷”了。90后受动漫、网游影响,痴迷另类的人物形象,把“腹黑”“”奉为圭臬,不与他人敞露心扉,甚至和自己家人也缺少了必要的情感上的口头交流。另外,网络用语泛滥,辞不达意,令人费解。
5、在推广普通话的形势下,学生用普通话交流乡音不改,语音和词汇依然本地化了,不仅影响了交流与进展,也影响了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进步。

(二)理由:素质教育施行多年,是什么导致口头表达这一素质得不到进展呢?笔者以为:

1、张志公先生指出:“会说,话说得好越来越成为生活、工作、生产进展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传统积弊很深的语文教学界是很难被理解、重视得足够的,或者固然理解了,重视了,然而在教学中是很难做得足够的。”在注重考试升学率的教学大环境下,阅读练习和写作练习仍然是教学的重点,而对读、说的能力的培养与练习就不同程度地被削弱了。即使《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基本被删去,老师甚至印发一些技艺教学论文、套路给学生背。教材对口头表达能力的编排没有独立的篇章,没有相应的配套练习,过于简单。
2、口头表达教学的切入口较难定夺。书面表达练习可以整班进行,而口语表达练习只能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由于它轻易受说话人性格、心理、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更需要因材施教,而当前四五十人的班级规模无法使之实现。
3、学生缺少生活积累与知识积累。假如离开了生活经验,语言与现实就失去了联系,就很难获得具体的语感。
4、青春期心理进展不稳定。中学生自我意识加强,怕自己讲不好没面子,有些同学有过失败经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很多内向型的学生安静胆小,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过度约束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言谈举止。

二、中学阶段改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标

汪曾祺说过:“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惟一标准是正确”。

1、语言规范:学会标准的普通话,包括标准的发音、语法、词汇。

2、表情达意:学会倾听,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目光、表情、体态)来传达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情感,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在交流中实现正确的信息传递。

3、文明礼貌:学会文明交际,能尊重对方、理解对方。

4、个体风格:学会总结规律,形成个人特点,能声情并茂、巧于言辞,能根据不同的听众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三、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策略实践

我们天天讲母语,但不能自然习得规范的语言能力。韩雪屏鲜明指出:“语文教学理应在语言技能的练习方面下大工夫。”综合笔者的实践,下列二点值得运用:

(一)探讨口头表达练习的科学策略,培养语言应变能力。

桑志军先生曾指出:“学得是在特定的学校语文教育中,在经过专门练习的口语教师指导下完成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自觉、理性化、有序、有计划、有步骤,因而是更高效的语文学习活动。”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就有赖于语文老师进行科学的练习。在做一些背诵、仿写、创作练习时,留意以下三个原则。

1、正确性原则

有时候,交流一方表达的意思与接收方收到的不一样,例如:
教师:大家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好,把所有东西放到抽屉了。小明和小军靠得太近了,其中一个人坐远点!
小明和小军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以为你们两个在测验中会。
所以,对信息正确的浅析是交流的第一步,可以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AnitaWoolfolk的“释义规则”来鼓励学生们实现精确交流:在做出回应之前,必须先正确地概括先前发言者的说话内容,直到先前发言者以为听者正确理解他的意思为止。这样,教师就能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杜绝出现“南辕北辙”的表达。

2、简明、连贯性原则

以哪些方面展开,怎样用简练的语言来表达,要保持思路清楚流畅,善用各种关联词,必要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补充,来彰显自己的表达思路。
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有一定的规律,要练习学生能熟练运用这些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以上到下、以左到右、以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一天、一季、一年等等;或以事物进展前后为序;或以主次轻重为序;或以人们的熟悉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熟悉到理性熟悉。

3、得体性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背景下和特定的交际对象,为了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而进行的,教师要设置各种生活语境给学生练习。
①交际对象:考虑对方的职业身份;照顾对方的脾气性格;兼顾对方的知识水平;体察对方的心情处境等。
②交际场合:留意时间、地点、人物、现场氛围等因素。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的喜庆,有的哀伤,有的轻松,有的庄重……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哀伤的场合故意调侃,在轻松的氛围言语庄重,都是不得体的。
③交际目的:目的不同,即使说同样的内容,说话的角度、重点等应有所不同。譬如劝自己的同学读书:假如对方不想读书,要帮助其浅析理由,说明读书的重要量;假如对方很用功,但效果不好,浅析学习策略。做到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教会学生尽量换位思索。

(二)利用青春期寻找同一性的心理,鼓励学生自信勇敢。

学生处在这个阶段,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即思维更具科学性,这为口语表达的正确性提供了生理基础。他们开始关注社会不足与个人身份,思索“我是谁”,即在建构同一性的不足。假如同一性混乱,这些人可能会对生活缺乏热情,性格内向,对未来失去希望。而开口说话,能够更快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感。所以,教师应坚持正面鼓励为主,巧妙改正学生的错误,不断练习正确的表达。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发音正确、口齿清楚的基本能力,教育学生体态要大方,纠正“啊”“呀”“这个”“那个”等无效的停顿习惯。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师生互动会更积极,双方的思维火花得到更多的迸发,对语文课堂实效有着积极的作用,终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进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1]张志公、《张志公论语文教学革新教学论文》[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年,99页
[2]汪曾祺、《晚翠文谈新编》[M].北京:生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