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更新时间:2024-01-13 点赞:33318 浏览:1560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假如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作为美感丰富的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分辨美与丑,判定善与恶,识别真与伪,以而引导儿童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是语文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语文教学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练习之中,即在练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耳濡目染,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思,帮助学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的形象

要使儿童感受到美,就必须让儿童面对一个个具体的审美对象,凭借这些审美对象,激发他们愉悦的心情,感知美的形象。比如,我在教看图学文《秋天》这一课时,采用了图画再现美、音乐渲染美的策略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具体形象。
当我把放大的《秋天》彩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时,教室里响起一片赞叹之声:“多美呀!”“太美了!”图中蔚蓝的天空、棉絮似的白云、金黄的稻子、明镜般的湖水,正在落叶的梧桐,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秋色。那柔和的色彩、栩栩如生的事物,无不布满诗情画意,让人赏心悦目。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我站在(),看见(),我真想()……”同时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在轻快的古筝独奏、高山流水声中看着画面,想象自己来到了画中,成了画中的一员,同学们情绪高涨,争着发言:“我站在金黄的稻田边,看见麻雀飞来飞去,真想和它说说话。”“我站在清清的小河边,看着小鱼在落叶底下做游戏,真想和它们一起玩”。“我站在树下,看看蓝天,看看稻田和小河,觉得太美了!”显然,学生似乎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自然之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同时他们的观察、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进展。

二、运用情境,理解美的实质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对美的鉴赏能力还很低,往往只留意事物的外表,还不能以本质上去区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在教学中,我运用情境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美的实质。
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公鸡》这课时,我采用了表演感受情境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美的实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请学生分别扮演啄木鸟、蜜蜂、青蛙、老马以及自以为很美的公鸡,演示它们比美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啄木鸟等人物:你们的态度为什么很冷淡?为什么都不去和公鸡比美?接着,再让”小记者“去采访公鸡:“你听了老马的话,为什么很惭愧?”最后让“小记者”采访在座的同学:“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表演结束后,老师提问:“课文题目为什么不叫《骄傲的公鸡》呢?”通过表演,教材中的情节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学天生了热情的演员和观众,全部进入了教材描绘的情境之中,大家情趣盎然,争着谈自己的看法,以而理解了真正的美不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行为美和心灵美。

三、带入情境,接受美的熏陶

现行语文教材多为名家名篇,作家对生活有很深的感受,把喜怒哀乐诸种情感用美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感受到教材中所蕴含的美,以中受到美的陶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多种形式,创设美感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审美再想象。使学生对美的事物布满,领略美的情境,接受美的教育。
如古诗《村居》,作者通过对春天万物生长、生机蓬勃的瑰丽景色的描绘,记叙了儿童放学后活泼可爱的情景,尽情地赞美了大好春光。为了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领略到春天的无穷美好以及儿童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策略,把学生带入情境,接受美的熏陶。
1.以读入境。我采用范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吟诵,揣摩品味,以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共鸣,使诗歌揭示的美在他们的思维中不断出现,最后形成美的定格,成为永久不逝的画面。
2.以画入境。在学生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我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在头脑中勾画出古诗所描绘的图画,然后再动手把它画下来。通过画画再现了情境,使本来抽象的语言文字一下子变得那么具体和丰润,使学生与古诗反映的生活间隔一下子缩短,仿佛自己也融进那春光之中,以而较好地帮助学生去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内涵。
3.以说。老师用出色的语言描述情境,诱发学生想象,面对自己的创作,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并让学生以“我”的语气,向大家先容自己在大好春光中放鹞子的情景,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古诗描绘的美好情境中。审美教育是在受教育者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取得教育效果。

四、凭借情境,表达美的感受

学生学会了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目的是为了创造美,感受越充分,提供的想象和思维材料越丰富,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也越强烈。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和生活素材,积极参加艺术创造过程,接受美的熏陶,感受创造美的乐趣,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1.在寻美中表达美的感受。我经常组织学生去寻找美的事物,欣赏自然,感受社会,体验生活,激发他们表达美的热情。我们校园里有很多鲜花,姿态各异,香味扑鼻,同学们喜欢站在花池边看看这朵,闻闻那朵。我就引导学生观察花的颜色、姿态,诱发他们表达美的。学生在鲜花盛开的情境中,感受到花儿的美,产生了强烈的表达,写出了很多内容生动的观察日记,如一生写道“我们教室门前的花园里有很多月季花,白的、红的、紫的,五颜六色,争着开放。有的像美丽的公主,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站在那儿……一阵风吹过,一朵朵花儿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学生描绘了花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花儿的美好感受。
2.在习作中尝试美的创造。在教学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作品的美,就会产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杨梅是美的,杨梅果的色、形、味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文章“总——分”结构的艺术之美更可让学生鉴戒。在教学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学会表达美,学生按“总——分”结构写出了《我爱古运河》等很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洋溢着深厚的审美情趣,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如另一位同学写的《我爱家乡的泡桐树》开头写道:“我的家乡盛产泡桐,我爱我的家乡。”接下来分述爱泡桐树和泡桐花。在写泡桐花时是这样写的:“我爱平凡的泡桐花。远看,一树树似伞;近看,一耸耸如塔;细看,一朵朵像倒挂的金钟。春末,满树的泡桐花一团白,暗暗送来阵阵清香;它立于高枝与风尘搏斗,上不需遮阴,下不要浇灌,具有菊花一样的精神。”结尾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泡桐树”结束。总结上文,习作是成功的,这种用语言艺术体现美、创造美,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欢快就是下次创作的动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在语言文字的练习过程中,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深入探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创设出最佳的情境,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欣赏美、表达美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