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段读写结合教学对策例谈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3615 浏览:1557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选对了读写结合内容,写的练习就一定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吗?答案是否定的。尽管阅读教学中的“写”在目标的设定、内容的要求、表达的难度等方面相对于习作课中的写要低一些,简单些。但还是要解决学生想写和有话可写的不足,这是读写结合有效链接的保证。这就要求教师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要讲究对策。

一、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材中选人的课文,文质兼美,但有些课文内容阔别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表达有些困难,在学习中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体现的是李白和孟浩然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谊,而情感的着墨点就是李白伫立江边,远眺帆影一点一点消失于蓝天碧水之间。可李白为什么对孟浩然一往情深?在此处设计“李白会想些什么”的想象练习,是这首诗教学的着力点。但学生缺少李白和孟浩然交往的生活背景和知识储备,难以在瞬间展开有效地联想。在教学中及时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隐匿于语言背后的世界,为“写”提供了充实的内容,学生动起笔来就不会无以下手了。同时,教师布满情感的诗意的描述,构成了特定的情感场景,李白和孟浩然在一起时的欢乐情境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极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心动而辞发。写话练习水到渠成,情文并茂。

二、借助课文的教学语境

美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的任务不在于教授知识,而在于对学生进行激励、唤醒和鼓舞。要达到这~目的,必须坚持习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当学生还沉浸在课文中时,教师借助课文的教学语境进行习作指导,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达。
如,在上《太阳》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结合语境进行了“笔下生花”的练习。巧妙地利用课文的重点句开展写话练习:“同学们,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面对博大无私的太阳。你最想对它说什么?请用上“你”。”学生的发言内容丰富,角度各异,教师及时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以写作的角度评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思维、想象、表达地练习。

三、运用不足的巧妙转化

转化是一个数学名词,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其精华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不足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不足。在语文教学中,转化语言,转化不足。让学生咀嚼、品味、运用语言,并在此基础上获得思想的净化和灵魂的洗涤。转化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也能发生奇妙的作用。
如,在上的《找骆驼》中“商人以为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所以愤愤不平,当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出了理由之后,他才恍然大悟。现在,老师要请你们来做一回聪明的商人,当你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特点后,能不能用上‘是不是’来问一问老人?”看似不经意的转化,实际上蕴含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情的正确把握。这样的设计,将重难点的理解转化为语言练习的过程,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练习了语言,又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老人对观察到的现象的正确浅析与判定,对学生很有启发,言意兼得。

四、切合文本的语言特点

学生练笔的设计,不仅仅指练笔设计应切合文本内容,还应切合文本的语言特点。结合文本的语言特点往往能捉住练习的要义,设计出上佳的随文练笔。
如,在上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一文,语言质朴流畅,如行云流水,没有华丽的词藻和精警的佳句,有的只是作者对自然景物变化细致人微的体察,在自然景物变化中体现时间的流逝,抒发内心的伤感。这就是文本特点。切合文本特点,进行了如下的仿写练习:“我看着月亮一寸一寸地升起,;我看着桃花一片一片的飘落,;我看到鱼儿在水面匆匆地游过,;我看到燕子急急地飞向南方,;我轻轻地翻过一张日历,;”这个练笔不仅使学生运用了表达策略,积累了课文语言,练笔和课文相得益彰,丰富了课文的意境和学生的心灵,一举多得。

五、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

读写结合要高效,文本世界和儿童世界一定要贯通。捉住文本的读写结合点,选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激活儿童的情感记忆,是构建高效互通的读写结合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点、文本意蕴的侧重点、语言范式的练习点尽可能地重叠在一起,读写结合就可能是最优化的。
如,在上《秋天的雨》一文,其最明显的语言特点就是灵动美好的比喻和拟人。像“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钩住”一句,假如只是告诉学生拟人,让学生仿写学生会感到困难。儿童觉得香味是看不见的,脚怎么会被香味钩住?假如让学生思索:秋天的果园有什么?你们看到果树上挂满了又香又甜的水果,最想做什么?这时孩子们会说:“太喜欢那水果,舍不得走。”其次,要激活儿童的记忆,让他们说最喜欢什么?什么时候脚也被钩住过?当孩子们想起了最爱吃的肯德基、比萨饼、想起街上烤的香味,模仿表达就有了。最后引导孩子设想,用什么办法能够钩住教室窗口的老师的脚。

六、创设词语的运用情境

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主性还没有养成,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勤于记诵,创设情境让他们运用、内化,使他们的语言积累“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迁移运用语言的实践,既能牢固学生的语言根基,又能使学生的语感由肤浅走向深刻,以迟钝走向灵敏。
词语,是组合句子、表情达意的最小的语言单位。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教材提供的词语成为学生活的库存。成为学生语言活动中解读语言、表达情感的要素。固然语言学习是有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非固定不变的的常数,它的弹性很大。只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带着新的词语介入言语活动,让词语不断地流通、运动,就能加快学生以理解到运用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因此,每学一篇课文,教师均须整体把握文中的新词语,逐个浅析,选择一些。作为重点,着意引导,推动教学论文内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