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语感练习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3703 浏览:101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言传身教,范读启情

范读能体现教师对课文的感受。教师的表情、语气、语调、体态都能作为一种信息直接传递给学生,学生听得见,看得着,可以模仿,可以学习。成功的范读,可以使语言形象迅速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引起情感的共鸣,以而达到“传语感于学生”的目的。

二、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形象再现”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好策略。所谓形象再现,就是阅读时脑海中形成的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词是有概括力的,只有把词的概念所代表的状态,具体的事物,在脑子里重现出来,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才有可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才能对这个词有具体的感受,产生语言形象感。因此,阅读时,为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创设艺术环境。如在教学《敬畏生命》一课时,学生对生命哲理性的理解是极其肤浅的,而这又是篇极美的抒怀散文。如何朗读才能吸引学生,这个不足就摆在了教师眼前。因此,利用多媒体的声感、色感,形成再现图景。让课文中的景物跃然纸面,在学生头脑里活跃起来,使“画面”真正成为“通往逻辑知识的门路”。此时,教师不必再进行枯燥乏味的朗读技艺教学论文指导,学生已入境人情,已物我归一。他们专心去感受语言,所领悟的已超过了“语言”本身。
苏轼在《琴诗》中曾说过:“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例外。它不仅要靠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介入或主动去营造一种情境,达到学习主体和客观协调一致。

三、充分诵读触发语感

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构建的以学生以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新方式也日显端倪,被老师们认同并得到推广。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必须明白,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己多读、多背、多思的自求、自得和自能的过程。在阅读练习中,要指导学生自己去感受理解,让优秀文章“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扶持、点拔“到位”而不“越位”,给学生自主权。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要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
朗读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带着自己的感受诵读,个体自由诵读,同桌之间互相诵读,选点诵读,根据自己的领悟诵读,比较诵读,边表演边诵读,看画面有选择地诵读等。

四、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我们都明白,语感以感受为基本形式,是一种心理体验。只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理性的妙语。现在的课堂教学还有着着很大的封闭性,这使得学生的积累非常贫乏。因此,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继续和补充,才能使学生积累到位,以而丰富语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把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作为课外阅读的宗旨。大量地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感起到积极作用。

五、加强实践,丰富语感

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实践,学生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也必须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展语言,培养语感。如开故事会、举行朗诵会、表演课本剧、演出小话剧、让学生主持每个单元的活动等。学生们自己进行的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够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思维进展,激发了孩子们的革新教学论文意识,更重要的是表演对学生的语言练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丰富了语汇,加强了感受。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假如我们能采取有效的途径,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语感练习,相信我们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必将得到普遍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留给学生的将不是对范文的理性熟悉,而是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