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活”教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0304 浏览:1429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由于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我们的学生真正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为数并未几。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天天学语文,而没有真正的学好语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很差,即使偶然出现几篇较好的作文,也难免造作、枯燥,毫无生活气味、真情实感。
作为语文教师,主要任务不在于传授给学生很多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掌握和运用更多的知识。因此,“活”的知识,“活”的学生,主要取决于“活”的教师,“活”的教法。如何做到“活“教呢?

一、导出规律,培养小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活”教字词。

新课程中,识字量的增加,使习惯于传统识字教学的教师手足无措,疲惫不堪,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形式的传统识字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高投入低效率的传统识字教学,不能及时完成识字教学任务,制约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要使学生由苦学变乐学,必须掌握汉字组合的规律。教学识字,不能割裂音、形、义,机械的去记,去读,否则,既不易懂,也很乏味,所以教师的授课,在于引导学生弄清他们的规律。如作为偏旁的“月”。如单纯的称之为“月字旁”,已失去了组字的原旨,“月”者“肉”也,指出了这个含义,则肝、肺、肠、胃、胸、腹等都有一个“月”旁,说明他们都给肉有关,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还有如“湖”、“海”的三点水为水旁,与水有关,稍一点破,不仅妙趣横生,且又易于掌握汉字的规律,学生的印象就非常深刻。
至于词,如一味的以词解词,背定义,这样的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如第十一册的《少年闰土》中的“郑重”一词,如单纯的以词解词,它的含义则是“严谨慎重态度”。对照课文,学生是否理解呢?答案很明显,学生难于理解。笔者教学这个词时,就让学生议论课文,“这祭祀,说是很多年才能轮到一回”。“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也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忙不过来”、“郑重”的词义就很明白了,这里指场面很“隆重”。这样,不离开语言环境,不脱离课文内容,不背定义,却能让学生透彻理解。

二、激起情感波涛,焕发课堂生命活力,“活”讲课文。

随着新课标的一步步完善,那种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授知识”的教学策略已不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以“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调动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布满情趣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已成为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一个备受关注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火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一个新时代教师所必备的教学技能。重情的浅析,重内容的所谓思想性,这往往是课文浅析中轻易犯的毛病,实在,文章是在教师指点下读懂、体味出来的,而不是教师犹如说书的一样,统统“开拍”出来,或一句普通话,一句土话的读讲。实在作为课文浅析,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懂文章“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这样,学生就不是听听而已,而要自己去品味,去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起了一个让学生“进入课文”、“进入角色”的作用,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浅析“有一颗星星落下来……有一个人快要死了……”这段话时,我问为什么这样写呢?让学生讨论,同学们兴致很高,讨论很热烈。有的说:“第三根火柴灭了,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简直成了天空中闪烁的星星,再由星星写到流星,由流星想到奶奶,想到奶奶的抚爱,想到奶奶把她带走……”另一个学生说:“奶奶的话是迷信的,但读到这里,想到小女孩自己快要死了,而她还不知道,还说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实在,就是她自己呢——她太可怜了。”有了这样的熟悉,教师再指出,流星的出现是作者巧妙的构思,预示小女孩的不幸就要降临,起渲染文中的悲惨气氛的作用。讲完后,在让学生边读边感受,大部分同学都对小女孩的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寄予深深的同情,以中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激发他们想去推翻这个罪恶的社会。

三、博览群书,养成良好的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活”写作文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看多了,知识就广,眼界就宽,课外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点点滴滴的知识浪花,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都会使小学生感到新奇,通过课外书籍的阅读,学生在涉猎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视野会逐渐开阔,知识会逐渐增加,求知会逐渐强烈,慢慢会成为学习上的有心人,欣赏佳作的水平会不断提高,语文知识将更加丰富,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广泛的先容一些好的书让学生看,让学生以很多文章中吸取精华,而不必要担心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大量的事实证实,那些博览群书的孩子,体现出来的优点,决不单单在作文上,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往往都显露在课堂上,而那些只知道埋头啃老师教的几篇课文的学生往往相形见拙,显得呆板、平庸。高尔基的身世就是一个例子,他假如单凭课堂上学的几篇文章,那恐怕不是大文学家,而是一个只有小学水平的高尔基了。

四、激趣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强力打造高效课堂。

激趣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及对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人们对事物喜爱的情绪,是人们获取知识、探讨真理的动力之一;兴趣是学习热情的加温器,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讨知识的奥妙;兴趣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索,使所学知识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学生学习假如没有兴趣,则如同苦役加身;教师教学假如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则如同把苦役施加于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捉住教学中的每个环节,注重追求导入语的艺术化、悬念化;教学手段的新奇化、多样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趣味化,以而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积极寻求和经营课堂教学的兴趣点,进而有效地让学生积极地介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课堂在趣味中焕发无穷的魅力。教必法,但无定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一套固定的方式策略。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正确实施激趣教学呢?实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是多种多样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不是只局限于课堂导入的激趣,也并不是只能创设激趣情景,激趣的手段是贯串于整个教学课堂的。激趣的策略大体有以下几种:①创设情景激趣法;②巧设悬念激趣法;③评价鼓励激趣法;④多媒体激趣法;⑤游戏竞赛激趣法;⑥动作语言神态激趣法。
总之,教学激趣的策略很多。例如还有实验激趣法、故事激趣法、谜语激趣法、成功驱动激趣法、直观教具激趣法、表演激趣法等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在教学中大胆探讨,灵活运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以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学得愉快,在欢快中掌握知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有时并不能以短时间内体现的,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放眼未来,努力在“活”字上做文章,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有灵活的头脑、更强的能力,才能使他们能更好的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