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中培养聋学生语言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6941 浏览:212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将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能激发聋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加深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整合;聋学生语言
Ininformationtechniqueandlanguageteachingtheintegrationdevelopmentdeafstudent'sspeech
ChenYu-ling
【Abstract】Inthespecialeducationrealm,informationtechniquewithdeaflanguageteachingintheschoolintegration,abilitystirupadeafstudentlanguageexpressionofinterest,deepenadeafstudenttothelanguageliteralnesscomprehension,exaltationdeafstudentusagelanguageliteralnessability.
【Keywords】Informationtechnique;Languageteaching;Integration;Deafstudent'slanguage
在聋校,当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时候,即当语文以与往不同的形态——可视化、形象化、生活化而展现在聋学生眼前的时候,他们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同时也相应地提高了语言能力。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激发聋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的巨大动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把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为一体的策略、对策和过程。对于聋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得到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语言练习环境。以目前的课堂情况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的运用的确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例如,把语文知识变成动态效果以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就像在家看动画片一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聋学生而言,他们的听力障碍不足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视觉补偿,在自己喜爱的课堂环境中,也激活了聋学生语言表达的。如在教全日制聋校教材语文18册第9课《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一文时,教师采用口语、手语传统教学,所能表达先容的计算机的功能较粗略,模糊,呆板枯燥,而播放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先容》,把学生们引到一个生动活泼、色彩鲜艳、有故事情节的电脑卡通动画情景中。在这直观形象、布满动画乐趣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学生们那种急于想知道电子计算机更多的功能的心情,诱发了他们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适时启发提问:“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计算机还有哪些功能呢?”聋学生们争相举手发言,联想先容计算机的其它功能。

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加深聋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语文是百科之本,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各学科各种知识要正确、周密地表述出来,离不开语文。学好语文对于审好题,透彻地理解概念,公理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理解了语言才可以对语文知识更好地吸收。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教师加强刺激对象强度及背景的比较度和知觉对象的活动性,以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介入,达到有效地快速地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如教学第10册第5单元的写物篇《翠鸟》时,可适当地对“红色的小爪”“橄槛色的眼睛”“又尖又长的嘴”等部位不停地闪烁来突出翠鸟美丽外形这一特点,使得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学习《翠鸟》第一段鸟的外形之后,学习第2、3自然段,对课文中出现的“疾飞,轻轻地,停,注视,机灵,露,逃脱,蹬开,飞,叼,贴着,摇摆,荡漾”等动词进行熟悉讲解,通过动词来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和飞行技术。教师讲解后,再回到录像中来,让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动词得到进一步深刻理解。
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巧用媒体,再现情景,设置不足,启发浅析。那优美的画面、柔柔的古典音乐、饱含深情的朗诵,将学生带进如诗如梦、淡雅静谧的意境。强烈的声像效果、教师的适时诱导,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在这特定环境中那种特殊心态,体验到作者那种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提高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有“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聋学生对字、词、句的熟记,对句子、课文思想的理解,都必须借助语言来表达。因此,提高聋学生的语言能力必然会推动教学论文他们的思维的进展。如何提高聋学生的语言能力呢?信息技术为学生运用语言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3.1利用信息技术,能对句段中的文字,处理出语音的强弱、语句的连贯及停顿。

比如,在连贯的字词下面划线,在重点读的地方用颜色区分等等,这是教师用最简单、最鲜明的手段来帮助聋学生理解句段的意思。语音的强弱,读出了句的重点,语句的连贯和停顿,读出了句的逻辑联系,读出了句的思想感情。实践证实,经过长期不懈地这样做,聋学生对句子、课文思想的理解更加正确,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说话意思连贯,表达流畅。

3.2利用信息技术,可将声音、图像与文字逐一对应地呈现。

如对学生进行字、词教学,按偏旁部首将汉字归类。对于聋学生来说,教师很难用手语地把字各个偏旁部首正确地表达出来,而用电脑可以把相同的偏旁部首设计为突出的一种颜色,再用慢动作、慢镜头把字的偏旁拆开,组合,重复演示,突出强化,效果明显。使原本用手势难以表达清楚的字的偏旁归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如在教学《北京》一课时,为了有效地达到课内练习学生朗读(背诵)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段MTV式的录像。画面上展现着北京城内:宽广的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巍然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漂亮的马路,飞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汽车,鲜花簇拥的花坛……画面随着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诵(录音)而闪现。学生沉醉在迷人的美景中和动听的配音(部分学生有残余听力或有助听器),思维活跃,教师一边动态地呈现这迷人的美景画面和动听的配音,重复闪现,学生们一边随着画面的闪现,大声地朗读或背诵课文。在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感情,一个比一个读得流利的情境中,他们绝不费力地就把课文背诵下来。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灵活有效地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完成预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心理学》,张楚廷、母庚才,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年
[2]《聋校教育学》,王效贤、王明泽,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
[3]《聋校语文教学200问》,季佩玉、李宏泰,华夏出版社,1996年
[4]《聋教育入门》,程益基、赵锡安、雪湘明,华夏出版社,1993年
[5]《现代特殊教育》2008年第4期、2009年第2期
[6]《特殊教育》辽宁省教育厅主办,2000年第4期
[7]《中国特殊教育》2008第2期、2007年第2期
[8]《厦门特教》2002第1、2期
[9]《人民教育》2002第7、9期
收稿日期:2010-07-1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