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5373 浏览:688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朗读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现朗读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做到:革新教学论文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创设朗读情境,增强练习效果;创造朗读机会,培养良好朗读和学习习惯;充分发挥教师创议引导作用,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朗读;教学;兴趣;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

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6-0180-02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练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练习。语言的感知理解和积累需要朗读,语言表达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也需要朗读,情感的激发和熏陶还是需要朗读。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让学生入情地绘声绘色地朗读,始终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一、革新教学论文策略,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经验的老师也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兴趣越浓,留意力越集中,学习便越积极主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更要以读为主,尽量避免烦琐的教学浅析。假如一味地讲解,单调枯燥,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就会很厌烦。在朗读时,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水平、学校条件、课文内容等实际情况,革新教学论文策略。总体上讲,指名检验读、自己选段示范读、小组整洁读、分角色表演读、男女学生比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引读、帮读、领读、交叉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都可以采用。曾有位教师在开展《好学的爸爸》朗读教学时,灵活地安排了自读、指名读、指导读、齐读、分段读、评读,学生不仅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而且整节课都兴趣盎然。当然,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教学的形式应该有所不同。比如,针对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用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的做法就更适合中高年级学生。笔者在进行《老人与海鸥》朗读教学时,我让学生将文中一句“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老人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的“扑”换成“飞”进行比较朗读,并辅之以动作。学生在一换一读中,既轻易理解“扑”与“飞”的不同含义,又深刻感受到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的一片深情。可见,比较朗读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作者遣词的专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情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比较朗读除了字词调换的形式外,还有变换句型的方式。对课文中的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倒装句等通过转换句型并对照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作者的情感。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朗读形式,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品读、评读等朗读形式。
二、创设情境,增强效果。情景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文科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对于语文课而言,创设朗读情景或情境,不但会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情感,密切师生联系,而且会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朗读的内容,增强朗读效果。可谓一举多得。在创设朗读教学的情境时,可以将录音、录像、投影、网络等多媒体引进课堂,充分运用光、声、电等合成模拟一个个生动形象直观的场景,学生和老师则根据课文内容去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朗读。置身于这样的一个情境中,学生们很快就会被示范表演的师生带入课本所描述的内容中,大家被深深地吸引、感染。由于这样的情景朗读,课本中的人物开始鲜活起来,事件开始真实起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起来。自然地,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很轻易记住了,理解也深刻了。比如,教学《2008,北京》一文时,笔者先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中国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激动人心画面,接着又在奥运会会歌背景音乐中用舒缓、轻松、神往、自豪的语调范读。学生们被彻底感染了,他们热烈鼓掌,神情激动,整个教室为所笼罩。在这样的氛围里,笔者再捉住关键句子稍作提示,学生与课文作者的感情立即产生了强烈共鸣,此时他们完全领悟到我国申奥成功的重大作用,那种民族自豪感、时代责任感在心头澎湃激荡。再比如,教学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目前某些国家和地区仍处于战火中的少年儿童生活惨状,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恶和对同龄人的同情。在此情境中,以一次比一次高亢的声音诵读诗文中四个“这究竟是为什么?”,便把作者对战争的愤慨与不解、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实践证实,这次情境朗读教学对学生的触动很大:他们深切感受到关爱生命、阔别战争、热爱祖国、和平进展的价值,朗读成了他们内心的对正义的呼喊、对罪行的审判、对弱者的声援!
必须指出,朗读情境的创设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无非是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创设情境时一定要以实际出发,切忌过于追求场景逼真、宏大、奢华,既费时又费钱,效果也未必好,如此就本末倒置了。
三、创造机会,培养习惯。众所周知,一个人终极是否获得成功、实现梦想,关键在于有无毅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然而,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经过长时间有意识的培养才能逐步形成。既然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占有突出地位,那么在朗读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机会、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技艺教学论文和习惯,就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了。首先,教师要想法想法创造机会,确保每个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朗读练习。一般地,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不断革新教学论文策略,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充分接受朗读练习,享受朗读欢快外,还要利用早读、自习课,课外活动、节假日、演出等场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朗读练习。充足的练习是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的条件。其次,教师要留意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及时纠正坏习惯。朗读是记读、解读,更是心读、情读,而不是有口无心的“和尚念经”,更不是比嗓门、练发声、搞形式。通过正确的反复朗读,学生就能记住信息,理解内涵,在此基础上,情随声发,声抒怀意,情声融合,朗读遂成为享受人生,增进理解,抒发情怀的一种心灵吟唱。那种一味夸大端正坐姿,整洁划一,不管什么内容,也不管读到什么时候,自始至终一个音调、一种节奏的形式主义朗读,可以休矣。由于这种典型的机械朗读,对记忆和理解课文毫无益处,并且很轻易令学生心身疲惫而厌倦。最后,教师要通过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朗读教学当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但是,由于朗读作为学习的一个环节具有诸多功效,所以朗读教学自然要承担起更大的任务——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朗读习惯的延伸和拓展,培养朗读习惯的结果必然是培养了学习习惯。这也以一个侧面再次证实了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量。具体而言,为了足够朗读,必须学会挤时间,公道安排朗读与其它学习活动的联系,以而养成抓紧时间的好习惯;为了有效朗读,必须学会全神贯注,朗读时力求眼、手、口、耳、心等协调配合,以而养成边读边看、边读边想、边读边写、边读边听等良好习惯;为了表演朗读,必须学会预习,学习表演,密切与同学合作,主动与教师联系,以而有助于学生养成乐于自学、自觉表演、主动合作与交流等诸多学习品行等等。
四、创议引导,提高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知识(包括朗读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朗读能力)。换言之,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多发挥裁判员、顾问长、培训师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司令员、领跑人、表演者角色。再说明白些,就是教师要留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意培养学生自己的革新教学论文能力、钻研精神、关键技艺教学论文。实际上这是启发教学、欣赏教学、素质教育在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总结多年来朗读教学经验,结合朗读教学论述,笔者以为,这至少需要以四个方面着力:第一,重点朗读,答疑解惑。只有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诵读,才会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常情况下,在朗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选择部分段落或语句,设计公道的不足,让学生有目的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道。但是,笔者以为,教师更应重视让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最费解的段落、语句和字词,有重点地朗读、品读、疑读。与此同时,教师要加以引导: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作者为何用这样的句式?这样写到底有何用意?等等。如此,效果会更好。第二,评读结合,求同存异。将朗读与评读相结合,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艺教学论文,朗读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教授叶金鸿的《秋天的雨》时,一学生读完第二自然段,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就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很流利,但没有感情。”我追问:“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在她读完后我再请其他同学评判。有位学生说:“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此时教师不必担心学生有不同意见,由于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比较中求同存异,可以培养学生革新教学论文能力和包容精神。第三,恰当点评,正面引导。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和评价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本着鼓励、肯定的精神,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肃;多一些倡议和安慰,少一些命令和指责。要鼓励学生们树立能读好、读更好、要读好的自信心和决心。需要特别留意的是,鼓励性、肯定性的点评切勿流于形式化、简单化。无庸讳言,当前,不少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有着着单一的、空洞的、格式化的点评现象。他们在评价时爱说:“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你读得比较好,但需要再努把力!”……这即是没有点评,根本起不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实在,教师运专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有时甚至具体到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动作、一个语调,要让他们知道好在哪里、不足有哪些。第四,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就语文朗读来说,知识的积累、信心的树立、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均不是短期内所能实现的,而且实现的程度也不同。为此,语文教师要制定一个朗读教学的整体性案例。这个案例必须与前面的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案例相衔接,又要有该年级段的独立性,但不管怎样都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只有以当前学生朗读知识、技艺教学论文、习惯等实际出发,“在当前的运动中始终代表运动的未来”,坚定信心和决心,坚持耐心和恒心,并采取科学的练习策略,学生朗读能力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许广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