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革新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不足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21606 浏览:953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误用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探讨性学习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里都能找到,但是不足却不少,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的教学过程到底应该是如何作为,探讨性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探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不足。
案例:教《一面》,当教师指导学生熟悉了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后,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青年工人在内山书店碰到了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赠给他书的故事。你们说,这事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然后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到最后得出结论:世界上的事情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⑤
这样的讨论几乎就是无效讨论,“伪讨论”,不足根本不有着,无难可疑,讨论的结果不是进展学生的聪明,而是让学生弱智。案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行为是对合作学习的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是,以实际效果看,该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是无效的,首先该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的选择不够恰当,教师提出该合作学习的讨论题根本是不值得讨论的不足。其次讨论时间的分配也不够公道,一节课重点进行一个没有实质不足的讨论,因而出现了合作学习有形无实,缺乏实质内容和真实意蕴。实在就是淡化了教学时间效率,教师教学行为的无效使得课堂教学时间无效。目前这样的讨论比较多,最明显的体现是:教师提出不足,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嘎然停止。教学中出现这种无效教学行为主要是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教学的纵向、横向和内向结构的联系。所谓“教学的纵向结构是指教学的时间展开顺序;横行结构是指全班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集体性个体学习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时间展开中的空间组合方式;内向结构则是指课程实施中师生所要实现和达成的教学内容目标和任务系统。”⑥有效的合作学习同时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同学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依靠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不足。而我们现在很多的合作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看不到讨论有无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学生到底在自主探究什么,教师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学生在这节课上收获了什么……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假如没有教师有效的组织,没有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因势利导的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囿于自身的水平,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课文,这样的教师教学必然是无效的,小组合作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所以在真正的小组讨论中,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适合讨论的不足,进行有效的组织,讨论的不足一定要体现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实质内容,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索时间,讨论中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切不可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的形式。

四、“教”与“学”转变的误解

目前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熟悉到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但以教学实际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往往是以教的效率来代替学的效率。具体体现:
(一)“备教材”主要是记住教材上的标准答案,“备学生”就是如何把学生引向“标准答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答案”却经过学生自己思索的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不同的回答,不是忽视就是给予否定。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背诵“标准答案”的过程。
案例:某学生被提问回答《桃花源记》的中心思想,回答到:“是为了讽刺和鞭挞言而无信的小人。”大家都一愣,该生继续回答,渔夫偶入桃花源,受到热情招待。主人明明告诉他为了躲避战乱才至此的,临走又叮嘱他“不足为外人性也”,他满口答应。可他“得其船”后,不仅沿途作了记号,而且还到衙门去告密,是不是食言而无信?老师听后非常生气,说:错。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该是:本文写于兵连祸接的晋宋交替时期,陶渊明对当时黑暗的社会有强烈的反感,对农民的苦难有深切的同情,因而幻想能有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出现。为了表达这种愿望和理想……
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理念追求人的主动全面和谐进展,关注个性差别,课堂教学着眼于发挥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该案例中教师的回答行为却依然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叠加,先教后学,学生只有随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和教师根本没有分享彼此的思索、经验和知识,也没有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教学有无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告诉了多少标准答案,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上述案例中,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但是被教师否定了,只有很辛劳地背诵教师的答案,学天生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注重的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没有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固然也能在有些考试中体现出这种教学的某种有效性,学生考试可能得到高分,但是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进展的长远观点来看,这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非常令人怀疑的。

(二)“备教材”“备学生”成了盲目没有目的的“备”

放手让学生问,教师不加归类、筛选,也不置可否,以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结果是重点、难点不突出,教学效果不理想;放手让学生回答,一个不足七八个学生回答,学生答出七八种答案,教师对每个答案都加以肯定、表扬。但事实上,有的不足答案是半开放的,即使有多个角度回答,也有一个最佳角度。而且也有些不足答案是单一的,在这些时候,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甄别答案的优劣及真假,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回答这类不足的策略。
以上两种都是对“教”与“学”的误解,教师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假如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劳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假如学生学得很辛劳,但没有得到应有的进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所以变革学习方式,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势在必得。

注释:
①②⑤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

4.75.78.200.

③滕世群.走进海子的世界[J].中学语文教学,2003,(5)20.
④褚树荣.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

5.29.

⑥宋秋前.教学有效性不足浅谈[J].课程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