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例谈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3281 浏览:93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一门富有情感性的学科,它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让“情”满溢其中,让课堂真正布满“语文味”,这应该是语文课所呼唤的本色的回归。而要进行这样一种“情”化的语文教学,途径是什么呢?

一、利用文本资源,拨动情感琴弦

我们的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编者精选的文质俱佳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除了理性信息外,还有情感信息。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去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去点燃学生追求崇高、追求完美的火焰。李白眼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是如此的壮美;杜甫笔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草堂春景是那样的明丽;老舍笔下的猫乖巧、调皮、轻盈、俊俏、机灵,又是那样的使人赏心悦目;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一种不屈的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烁的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聪明……所有这一切,都可能成为激发学生生命的钥匙。而寻求开启这把锁的钥匙正是文本的情感点,即文本与情感的媒介——图片、标点、字词。
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中的《生命生命》一课,是香港残疾人作家杏林子有感于飞蛾被捉后拼命挣扎,香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土壤的砖缝中萌芽,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以而写下的一篇议论性散文。文章短小精悍,思想蕴藉深邃。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生命”也许仅仅意味着“活着”,如何让学生走近生命,感受生命,真正熟悉生命呢?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挣扎”一词和两个“!”的。
原文是:“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气力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师(做着手捏飞蛾的姿势):这只小小的飞蛾就在我的手中,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转动了,但它却在……
生(接):挣扎着。
师:飞蛾在我手里挣扎时会对自己以及“我”说些什么呢?
生:飞蛾在挣扎时会对自己说:“我不能就此气馁,就此放弃,我要摆脱人类的手掌心。”
生:飞蛾会对自己说:“我要活下去,我的生命不能就这样消失,我要极力挣扎。”
师:哪些词语说明飞蛾在极力挣扎呢?
生:极力鼓动双翅。跃动。
师:这挣扎中我们看到了一股生命的气力,那飞蛾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生:飞蛾会对我说:“哦,人类,请放了我吧!我要活下去!”
生:飞蛾会说:“人类,我不怕你,我一定能摆脱你的手心的。”
师:有了理解朗读就有了感情,让我们来读出飞蛾的极力挣扎,读出飞蛾的顽强。
生读。
师:读书还要留意读准标点符号,请认真品读一下该句末层的两个“!”,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以这两个“!”号中感受到作者的惊奇与赞叹。
生:这两个“!”同样写出了飞蛾挣扎的强烈,飞蛾对生命的渴求。
师:一个“挣扎”,两个“!”让我们感受到了飞蛾生命的顽强,看到了飞蛾顽强的生命,让我们共同来赞美它。
老师将这句话改成诗歌的格式,引导学生品读。
但它挣扎着,
极力鼓动双翅,
我感到一股生命的气力在我手中跃动。
那样强烈!
那样鲜明!
这个课例中教师捉住了文本的情感点——“挣扎”、“!”,不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生命”,还踏踏实实地完成了一次学生、教师、文本与作者四者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情感历程。
可见,想要上出富有“语文味”的课,就应该具备深挖文本情感点的艺术。对于情感点,应该是挖得越深越好,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作者独特的个性、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

二、“巧”留白“勤”体验,丰富情感内涵

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素质表演的舞台,而应是学生提升素质、展示素质的平台。教师所要展示的是导师的气度、智者的风范、引导者的睿智、帮助者的虔诚。留足“空缺”,“故作无知”,激发的是学生更强烈的体现,在被激发的学习热情中,出色自然涌动。
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天鹅的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敬畏的生命故事:在贝加尔湖畔,一群天鹅为了存活,在一只老天鹅破冰行动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去破冰,最后获得了存活。文中那只勇敢的老天鹅,它不仅仅是一位破冰勇士,也是聪明、坚强、无私奉献的象征。它的身上值得我们感悟、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文中是这样描述那只老天鹅的:
“忽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着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
对于这段感人的文字,一位老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先让学生品读这个自然段,圈画出最能感动自己的文字或标点并写上批注;尔后,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捉住“像石头似的”、“重重”这两个重点词来谈自己所感悟到的老天鹅的痛、顽强……接着让学生带上理解朗读第

一、二句。之后,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教师让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并示意学生将右手握拳举到最高处,再伸出左手,手掌摊开,然后说:“请让你的右拳像石头似的、重重地击打在左手上。”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很多同学都用右拳狠狠地击打了左手。打完之后,也许太痛了,很多学生一直在甩动左手,这时老师采访了在甩动左手的个别同学。
师:什么感觉?
生:痛,挺痛的,很痛。
师:那这只老天鹅呢?它痛吗?有多痛?对于课文中的感人的文字,不仅要用眼睛去看,更要专心去感受。现在,请你结合刚才自己的体验,再去品读这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这只老天鹅扑打冰面时,肯定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不然它不会像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冰面也不会被震得颤动起来。
生:这只老天鹅是坚强的,它肯定特别地痛,刚才我用右拳击打左手时是挺用力,但离竭尽全力还很远,我都感觉很痛,更何况老天鹅那“重重”地扑打呢?
学生二次品读,教师这次指导学生采用“突出重点词”的策略进行品课。
师:老天鹅扑打了几次?
生:有“第二次,第三次……”
师:老天鹅这重重的扑打仅仅是第二次,第三次吗?
生:不是。
师:以哪里看得出?
生:“第二次、第三次”后面的“……”告诉我们这样的扑打是难以计数的。
师:在一次又一次的扑打中,老天鹅成了什么样呢?
生:老天鹅气喘吁吁,疲惫不堪,但仍在扑打着冰面。
生:老天鹅的片片白羽飘落下来,胸脯中翅膀上出现了斑斑血迹。
学生带着感受第三次品读整个段落。
师:假如你是那只老天鹅,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