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联系处理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5154 浏览:167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的联系可以做这样的理解,我们可以把阅读理解成为写作的源泉,把写作理解为阅读的升华。而这两个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通常很难被把握,其中关键理由在于语文阅读与写作因其人文感悟色彩浓厚,而不同于自然科学课程可以提供客观的唯一答案;加上教学对象处于稚幼年龄阶段的特定性,主体没有完全被激活,使得阅读与写作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这样导致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薄弱环节,写作文成为学生很痛苦的一件事,长期以来都没有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而事实上,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读写资源,课后练习也设计了很多以读促写的习题,我们应认真地利用教材的范式文本提供给教学对象的丰富资源。本文将结合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探讨粹取范式文本、巧得仿写文本、运用文本塑造学生人格对于解决该不足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写作

一、粹取范式,字斟句酌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一直倡导要对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进行深度把握,由于教材中所粹取的一些文章都是一些范式文本,其中文章构成的字、句、篇都是我们学习语言及其创作的范本,诸如现代文有《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背影》,文言文有《爱莲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等作品。在学习中要深度把握对于文章构成中字、句、段、篇的含义,增强语感,把对文本作用的被动接受变成为主动接触,变成积极的融公道解。
1.字斟
一些好的作品对于遣词造句都是非常考究的,苏轼曾说“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即古代诗论中所讲的“字眼”、“句眼”,这是对文学创作凝练语言的概括。教材中的范式文本中,有一些非常好的语词,这些语词的使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真正做到了切合题意,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才会出审美意境和情感体验。
2.句酌
句式是语言使用的一种外在形式,但这种形式对于内容渲染和烘托同样重要,我曾向学生推荐先容胡适先生用离骚体翻译拜伦长诗中的《哀希腊》,气势宏远、其情隽永。我提倡学生在学课文的时候,诵读一些好词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作用》中的句式,“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这种设问的句式有助于在提示读者思索的状态下,有效的进行情感的渲染和主题的升华。

二、摹仿仿写,字正腔圆

阅读过程是个体对范式文本信息接受、重组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审美与再创作的过程,语言学习探讨表明,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模仿,真正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范式文本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仿写资源,本人在教学中主要以如下方面去把握。
1.字正
字正就是通过范式文本的揣摩拿捏,实现对于在语言使用和文本创作中的具体技术的把握,即将范式文本中的语言的“静态要素”转化成语言运用中的“动态要素”。
2.腔圆
字正是通过模仿对于语言运用的技术性把握,而腔圆则是对于模仿的效果追求,即所模仿的字、句、段落要与特定语境相联系。

三、凝练人格,情真意切

阅读与写作均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情感体察,而阅读与写作之所以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就是由于人文关怀和情感体察不是能够用量化的指标进行直接考察的,即其中有很多“难以言说”的因素,因此对于该内容的把握的关键在于凝练出学生的主体人格,能够情真意切的感受作品,也能情真意切的去创作。

1.凝练人格

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不仅是要求通过该方式使学生能接收信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在于通过该练习能够观察自然和社会,做出判定、独立思索,能够在文本阅读中进行审美的体验,在文本创作中能够进行审美创作,而这些目标的成就都要求实现学生人格的凝练、悟性的启迪和主体的觉醒。

2.情真意切

人的精神境界的净化与升华是对于文章阅读和写作过程中的主体性宏观要求,而情真意切则是对于该过程价值导向的取舍,即对于真、善、美和假、恶、丑要识别清楚,对于真、善、美的讴歌应该情真意切,而对于假、恶、丑的批驳则是鞭辟入里。同样是执教鲁迅的《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话,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以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四周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穷趣味。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雍肿的根。假如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段话歌咏了自然的美好和对自然的热爱,假如没有对自然的如此深厚的情感就写不出这样的句式。
这种摹仿仿写有如学生练书法时的描红、临帖到最后的脱帖,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提高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善于选择不同的文体,善于选择适合学生模仿的文本,以字、词、句、段到结构,到后来的熟能生巧,最后,学生肯定能在仿写文本方面驾轻就熟,有自己的构思、写作,教师及时讲评,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生搬硬套文本。通过比较,学生仿写的水平肯定逐步有所提升,逐步达到“化用”文本的境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应坚持读写结合,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练习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以读促写,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以写促读,在读写的巧妙结合中,学生读写脱节的情况教学论文一定会得到改善,写作文不再是学生学语文的困难,学生的读写水平一定会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语文味儿也更浓!
(作者单位:上海市南洋低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