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23160 浏览:1059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大学语文边沿化的近况谈起,旨在说明大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以及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使命与出路。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收稿日期:2010-09-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
作者先容:金晶(1980-),女,河北荣城人,黑龙江东方学院讲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探讨方向: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

一、大学语文教学近况

近年来,论述大学语文教学边沿化近况的文章浩如烟海,学者们复兴大学语文的多方呼吁似乎也无力转变大学语文身处的尴尬之境。在不少高校的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中,一旦需要紧缩课时,大学语文就先被“砍掉”;一旦课时量不饱满,又将其“补上”。这使得学生对语文也格外不重视。同为公共课,在学生看来大学语文远没有政治、外语、计算机那么有用。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很多高校开设的大学语文课实际上是乔装改扮运用写作课。这种课程设置的思路恐怕是:学生们只要像背英语作文模板似的学会运用文写作的套路就可以在社会上立足了。其直接负面结果是,有些学生毕业后到外企工作,英语说的很棒,但外企老板却不满足,他们的理由是英语说得好的人我们国家多的是,我们要的是能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的人才。
一些高校的功利主义课改观念、学生们的功利主义学习观念,造成了今天不少大学生有能力、而无修养;重实际,而无精神信仰;讲利益、而不关心善恶对错。那么,大学语文教学中,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起人生的价值感、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理想则是大学语文面对危机时的使命与出路。

二、搞好大学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在传统文化之根上开花结果

当今社会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浮躁情绪和大学校园里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张扬的普遍风气,使得很多大学生在坐了十二年的冷板凳之后,很难再沉住气学习古文中的“之、乎、者、也”。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十二年的语文基础教育已使得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所以没有必要再重复高中语文要完成的任务,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传统文化“文化层面”的教育上,如孔子之“仁”、孟子之“爱”、老子之“道”、庄子之“自然”,都是学生们平日耳熟能详,却以来不求甚解的不足,这类熟悉又陌生的不足往往能提起他们的兴趣。再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钟爱四大名著,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名著的理解仅仅止于高中教材上节选的片断。进入大学之后,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名著进行总体阐发的宏观层面上。当同学们知道《西游记》的人物形象是人心的外化时,《红楼梦》的主题在一首《好了歌》中,写的是“人生的虚空”时,他们学起语文来才觉得“解渴”。故在大学课堂上,传讲民族文学与文化,使学生在本民族文化之根上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三、搞好大学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素质和审美能力培养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很多高校都打出了培养运用型、职业型人才的口号,而用人单位又巧立各种名目,作为毕业生择优录用的门槛。故以校园里开始,学生们就被灌输要进展、要竞争、要第一、要锋芒毕露,却很少被教导要有社会责任感、要遵守、要持守道德。学好大学语文并不意味着能找到一份满足的工作,但语文课传递的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价值。可悲的是中国学生已习惯于“反映了封建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鞭挞了教会……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思维套路,这即是将“人”学方式化、消隐真情,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未上语文课之前就有着逆反心理的理由。所以,编著大学语文教材时,要格外留意选入那些表达真、善、美的国内外文学名篇或选段。在讲《简爱》时要同学们思索什么是有道德的婚姻,讲《巴黎圣母院》时要同学们领悟什么是真爱,讲《敕勒歌》时让同学们真正地去感受画面和画面背后的生活,讲绝句时让同学们理解起、承、转、合的流转之美,讲律诗时让同学们感受什么是整洁对称的意象拼贴。注重思维能力、道德素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才是大学语文教学走出个性色彩的出路。
总之,大学语文负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德育、美育等多项功能,所以大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才真正地实现其有着的价值。
[责任编辑:李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