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02 点赞:13004 浏览:56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真正的语文教学在我看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魅力的同时,对生活、对生命有所领悟。是我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练习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多种意味包含在语音的高低快慢强弱之中,非通过多读、熟读、朗读无以全面把握。假如朗读时仅是简单得把文字流畅的读出来,就无法感受作者的感情,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朗读时需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会自然而然地沁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以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时语感培养的基本策略,我们教师要真正熟悉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策略去练习学生。

1、加强朗读示范

教师带表情朗读,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以教师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以布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柔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可将学生带进春天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的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

2、注重朗读技艺教学论文

掌握了朗读技艺教学论文,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
首先,要注重语音轻重。在读体现凝重鲜明的情感态度的句子时,要重读;在读蕴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时,要轻读。
其次,要留意停顿。读《最后一课》结尾:“散学了,——你们走吧。”其中“散学了”这句话里有很多未尽之意,如祖国沦陷了,最后一课结束了等,有无穷的感慨,有深刻的思索。因此读完这句后要停顿。
第三,要留意语气。如朗读《故乡》一课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是语气要有所不同:读少年闰土时应该是明快流畅、天真而豪放的语气,让人感受到一个封建社会底层破产农民的迟钝麻痹,生活的重负给他造成的痛苦,封建等级观念对他精神上的摧残。
第四,要留意语速适当。语速快慢取决于文章的情节内涵和人物情感。通常体现欢快,体现忧郁、痛苦心情语速要慢。

五、要留意语调抑扬。“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避免“千文一腔”。

在朗读的策略上,
1)要运用多种形式,根据文章的感情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策略。感情奔放的,组、班齐读;感情婉约的,要求学生随着录音带读;情景交融的,配乐朗读;而对戏剧文学,则分角色读……也可以一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养成学生的语感能力。例如,在教学《雷电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诗人想借助风、雷、点的气力,劈开黑暗的世界的气势时,我采取先让学生听录音磁带读,再让学生自己试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的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对下面的课文讲解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倡导自由品读。在朗读时不带任何不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进行品读,以而充分享受读书乐趣。教学《七根火柴》这篇课文时,我在两个班做过这样的试验:在第一个班,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回答教师提出的不足,并讨论、交流;在第二个班,则放手让学生品读,读熟后让他们谈谈对文章的理解。两相比较,后一个班的学生不仅能指出文章中的优点,而且还能指出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略显幼稚,却也有理有据,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两者的教学效果差别很大。由此,我们深刻感受到读书的重要量。学生对文章意韵的理解,内涵的品位,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品味语言的过程,实在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

二、指导背诵,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鉴戒。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策略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正当教育论文”。这种策略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以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但我们也要留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要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三、挖掘教学内容,领悟语感

语感是建立在一定语言内容基础上的。因此,要留意在教学内容的挖掘上下工夫,使学生领悟语感。
1)体味语境
语言离开了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仅是文字符号而已。如《我的老师》第三段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一句中,作者引用“狡猾”写孩子的目光,当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境体味出:“狡猾”一词不仅毫无牵强附会之感,反而使这个本属贬义的形容词平添了机警、聪慧和乖巧的词义。所以品味语言,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语感是很重要的。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我变读有关句子,让学生对照课文,比较少掉了什么,这些语词有什么作用,讨论明确:“蹒跚”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慢慢、用两手、用脚”说明行动艰难;“努力”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在浅析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
2)扩展教材内容,强化语感
如《变色龙》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余地,教学时,可设想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时巧遇将军的哥哥,两人进行了对话要求把小说的情节续写下去,对话要符合人物性格。分组讨论并写出对话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对上讲台表演。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语感,以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

四、抄写、仿写、改写、积累,转化语感

不但要重视常规的“写”,更要重视抄写、仿写和改写,由于他们都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写的重要的环节。抄写是让学生把出色的段落、优秀篇章照抄下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知识和写作素材,培养语感增强鉴别力;仿写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艺教学论文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练习策略,他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毫无写作兴趣的学生,仿写就是他们写作的引路人。如学习了《爱莲说》,把有关莲的诗句、文章搜集起来,让他们看看读读学学练练,仿写一篇。改写是让学生把一个好的段落或一篇优秀的作品,在反复阅读欣赏领会的条件下,或局部,或整体的按另外的立意,别样的结构或体裁改写。通过“三写”,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也会推动教学论文客观语言向主观语言转化。

五、丰富课外活动,强化语感

语感的培养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可以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口述新闻或社会焦点不足,既练习学生听的能力,又开阔学生的视野;开辩论会来培养多说的习惯有条件的进行报刊资料剪辑,积累资料等等。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强化语感。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让我真正的熟悉到了培养语感的重要量。它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突破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指路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究培养学生语感的好策略。在这篇论文中,只是列举了我一些熟悉和感受,希望能够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批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