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一些感受

更新时间:2024-02-20 点赞:3036 浏览:79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让语文教学走近生活

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我们学习语文,就是便于我们在实生活中运用它。生活中我们需要交谈,听辩,需要待人接物。这些都与语文学习息息相关,切断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是死读书的体现,因而,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走近生活,把实际生活同语文学习联系起来,势在必行。笔者以事语文教学多年,坚持每一堂课前,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进行三至五分钟的演讲,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朗诵,可以是出一个智力题,也可以是出一个谜语,起初,学生因以没上过讲台面对众多人讲话,而显得紧张慌乱,渐渐的上台的次数多了,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同学的信任,使得他们能落落大方地在台上演讲。思维灵敏,声音清楚,条理清楚,态度自然。这些对于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为人处事,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与此同时,我还经常组织学生搞一些辩论赛、演讲比赛、即兴发言、采访和答问、口头报告、演课本剧等。这样,不但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不枯燥、乏味,而且把语文教学同实际生活紧密相联,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为他们走向社会,投身社会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渗透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练习技能的过程,更是作者、教师、学生这三者情感沟通融汇的过程,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达到最佳效果。这三者中教师是主导,是连接作者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学生是主体,教师采用的一切手段和策略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情感渗透,让学生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
1、挖掘教材,体验情感。教师是学生体验情感的引路人,必须首先做到深入地挖掘教材、钻研教材,去仔细地感受教材中文章的情感。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除了写人、记事、说理以外,都有情感进展的线索。教师只有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情感脉络,方能和作者同呼吸,共欢笑,把自己真正地融入到作品中去。罗曼、罗兰曾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教师自己若没有真情实感的投入,又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关键在于“读”。读背景资料,了解作者创作的情感背景、写作动机及目的,理解文章情感的由来;读作者的生平先容,了解作者创作历程、作品概况、语言风格,把握其情感变化的轨迹;更重要的是读文章本身,以文章的构思、选材、主旨及艺术特点中正确地把握情感的精华。当教师理解、感受到文章深厚的思想感情,并为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面所感动后,就会情不自禁地牵引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会通过教师的情感渗透,浸润学生的心田,学生会发现文章中无论是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还是场景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无不体现着人世间真善美等情感,让人沉醉,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2、创设情境,极发情感。在新课改中提出,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该篇文章所需要的各种情境,将课文中的“此情此境”化为“我情我境”,让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激发学生情感的种种体验。如何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运用情语,点燃心灵之火。激发情感必须借助语言的气力,富有的语言,易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应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教学语言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做到快慢结合,抑扬抑扬。对欢快、诙谐幽默的情景、当用轻快的语言,声音清楚而不用重力;对庄重、严肃、悲痛的情境,运用舒缓、沉稳、强而有力的语言。教师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涛,使他们的情感和着课文的节拍跳荡起伏。如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我用沉静的语音、低缓的语调、哀婉的语气进行范读,将作者思念亲人、眷恋祖国的无尽愁思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以而引导学生走人文章深处,让学生在无穷的回味中学到知识、受到感染。其次,教师要巧妙引导,触景生情。一堂语文课上得如何,与教师的引导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策略,巧妙地引导学生步步‘入情入景’,以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与课文的思想感情一拍即合、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或以浅析形象入手,或用渲染、想象、角色扮演、配乐插图等策略,让学生和自己共同构建一个个美的情境,让学生主动介入其中,以己之情语文之情,往往能受到更加独特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科的横向联系。

语文是基础,它指导我们去学习其它学科,其它学科又是语文的再现,无一不体现语文的痕迹,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我们学习数理化,学习哲学,能引导我们辩证地浅析不足,学习历史,能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些能力的提高推动教学论文我们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的提高。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我们说话能力的提升、富于逻辑,条理清楚;我们听话能力的锻炼,心有灵犀,一点即通;我们阅读能力的进步,清楚领悟,概括把握。诸如此类,无一不体现其它学科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以语文为基础,又以学习其它学科的所得提升语文水平,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处处留心皆语文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也不能忽视社会大环境是一所学习语文的好学校。引导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语文可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生产、贸易、外交、诉讼、宣传等都离不开语文,语文的足迹遍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各种传媒用书面语和口头语传递最新信息,街上的广告、招牌、标语、启迪,让人目不暇接。展览馆、影剧院、报告厅、字画院更是学习语文的理想场所,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则更富有魅力。电视中的一则广告,也许我们会由于它阻碍了我们对出色节目的欣赏而嗤之以鼻,殊不知它包含了对产品高度的概括力呵展现力,是需要很强的语文水平方能达到的。街头巷尾的招工启迪,寻物启事它不仅仅告诉我们启迪的写法和适用范围,这比我们在课堂上抽象地接受更为明晰和实用。
当我们在欣赏一部精美的电视剧时,我们往往会被出色的打斗场面和生离死别的情感所吸引,实在,故事情节的构思,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人物语言的运用更是学生欣赏时应当学习和鉴戒的。《水浒传》来源于民间,对梁山好汉的口头描述,《聊斋志异》来源于对妖狐鬼怪的传说,可见,田间村落、茶楼酒肆同样弥漫着语文的气味,身处其里同样是学习语文的一个良好机会。因此,引导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定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