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0 点赞:33375 浏览:156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于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气力,通过想象和联想以美陶冶学生的性情,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审美教育呢?

一、加强“美读”,发现美

美读是在传统朗读的基础上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是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抑扬地朗读课文,进而发现美。美读既指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也包括学生自己掌握朗读技艺教学论文有表情的朗读。优美的散文、诗歌,动人的小说,戏剧最适宜美读。如在指导美读《海燕》时,让学生以神态、乐观、动作三方面体味作者如何塑造海燕,体现海燕的勇敢、坚强、自信。全文基调深沉有力,朗读时声调宜过高,应张驰相间,时而沉抑低缓,时而昂扬激越,速度加快,体现革命者迎风而上的革命气概,体现一种精神之美。其次,在美读的过程中,要讲究仪态和声音美。美读时昂首挺胸、潇洒自如,给人自信、有神采又悦目舒心之感。如《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两篇短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作用和本质的冷静思索,深刻感悟,前文以为生命是“豪华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应读出深沉、凝重、理性的思索;后文以为“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应读出欢快、高扬、感性的愉悦,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作用之美。
对于诗歌的美读,要有更高的要求,要建立在比较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了内容,也就能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然后试着把感受到的感情读出来,自然就有抑扬抑扬。比如《天上的市井》和《静夜》这两首诗,写的是夜空景色,手法也相近,但在情调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天上的市井》写的是繁星满天的夜空,作者引发出的联想和想象是牛郎织女在天街上闲游,这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自由、轻松、令人愉悦的;《静夜》写的则是天上飘着团团白云,月亮不甚明亮,天河被云遮掩的夜空,引起的想象是皎人在天河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这首诗给人的感觉是静谧、辽远、朦胧。所以,朗读时就要读出两者所表达的感情的不同来,体现出不同的美感。美读是加深对诗歌意思和感情的感受,并直接感觉到诗歌的音乐美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故教学时要加强美读练习。

二、借助形象,感召美

(1)作品人物形象美
教师应留意引导学生浅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通作用的典型形象的美。如魏巍《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她外貌温优美,心地善良,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弱者排除痛苦悲伤,是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和净化心灵。再如《背影》中的父子情,《回忆我的母亲》中母子情,《七根火柴》中的战友情,《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均是通过生动而饱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这些都是课文审美鉴赏的关键。
(2)作者形象美
实在,更有审美感召力的是千百年来给中华乃至人类文化缔结了灿烂成就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各自的感人事迹和流传的精美篇章,放射出太阳般的光辉,哺育着华夏儿女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知己、心灵品格和美学理想。开堂讲课的孔子;对山河雪日放怀歌咏,深厚感情流露的李白;胸怀天下苍生忧乐的范仲淹;指点山河,激扬文字的……这些光辉的形象是我们精神文明的家园,时时刻刻以震撼人的气力培育着我们民族的审美情操。

三、放飞想象,欣赏美

(1)情境美:在这里,我们把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环境称为情境。而这种情境往往是美的,情境似画,情境如在眼前。如杨朔散文《荔枝蜜》写的美峰酿蜜的生活情景,这种生活情景与作者心里由此面萌发出来的浓郁诗意融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情境:辛勤的劳动者,正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的蜜蜂一样,也是酿蜜——为了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代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以而激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对劳动人民的由衷的敬意。在教学这篇美文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文章优美的语言去感受情境之美。
(2)意境美:一般来说,诗歌的意境都是很美的。在《天上的市井》的第一节诗中,诗人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由现实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街灯像明星,明星像街灯,通过“星空”构成了诗中特有意象;回环往复的互喻,又相映成趣,以而创设出一个布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同样,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则通过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构思、柔曼的语句,构建出一种缠绵的意境,整个意境中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喜与忧,把似水的柔情表达得婉转而有情致。

四、学以使用,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中,创造美主要体现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美的感受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构思、加工、提炼、通过理性的浅析写出美的作品来。写作使文章能体现美、创造美。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创作前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吸取、捕捉和采撷,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感受、熟悉四周事物,发现现实的美。
此外,增加各类文章的阅读量,挖掘把握文章中科学美和广博的知识美以及倡导学生积极阅读,重点感受关键词法的运用,理解文章结构美,把握各类文章透析出来的谨慎的明晰美和精妙的语言美,这些均有助于中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梁健梅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