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28169 浏览:1309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12-0044-02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它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我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也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联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联系到语文教学的全局。因此,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如何搞好小学阅读教学谈一些熟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捉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门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要下雨了》,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动物的特点;又如《找春天》、《秋天的图画》、《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熟悉,使学生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月光曲》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上风,播放盲姑娘弹得那首曲子,让学生欣赏并想象在朦胧的月色中,茅屋里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例如教学《美丽的公鸡》,当公鸡的图象出现在孩子眼前时,老师若以富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的语言加以描绘:“看,这是一只多么美丽的至公鸡,它红红的冠子,漂亮华丽的外衣,脚上还穿着一双金的高筒皮靴,多酷啊!”学生听了老师的描绘,便能充分感受公鸡的美丽。教师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能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想,感受其情境。
4、想象情境。运用扩散思维的策略,启发学生公道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中小男孩捡鱼这一片断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想象他在捡鱼扔鱼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小鱼着想,为小男孩着想。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整堂课学生始终能以饱满的情绪介入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制约教学论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留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以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串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不足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捉住课文题眼巧设不足。如《平民元帅》一课,上课伊始,可让学生质疑提问:什么是平民?平民和元帅似乎是不相干的两种人,怎么会连在一起?由于不足来源于学生,在学习文本时,他们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决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想象,这堂课的学习会因了学生解决课前不足的浓厚兴趣而轻松愉快。小学语文教材中类似的课题很多,比如《玩出了名堂》、《“出色极了”和“糟糕透了”、《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介入。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项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介入,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我校一位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提了这样一个不足:“同学们,你是以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捉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以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以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理由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3、抓主要线索提问,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中提出了自主学习,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朱熹也曾说过:“自去理会,自去体察,自去修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本脉络清楚,条理清楚,在文本教学时,教师假如捉住主要线索教学,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好汉查理》一文中,查理的变化和杰西的言行是两条主要线索,为了让学生明确“查理有哪些变化?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我让学生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提问: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然后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a“不,好汉查理以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c“当然可以。”d“查理固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天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通过这几句关键句子的理解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实、守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由于所提的不足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整堂课避免了出现“满堂问”的现象,学生在读中思议,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感悟,学得自主,学得愉悦,学得扎实。

三、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评价转变,也就是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师应牢牢捉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宝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占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然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出色体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布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练习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练习……”“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练习思维,练习语言(同时也练习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假如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假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进展就无以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练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练习,对低段学生而言,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融口语练习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练习:1、出示海底世界画面,说说小鱼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2、假如你看到了一种受伤的动物,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不足引申到实际生活中。高段的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